“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漸見燈明出遠寺,更待月黑看湖光。”在蘇軾筆下,夜色中的西湖幽靜空靈。千百年后的今日,這一詩情意境在中紡˙瓅錦的秀場上得到了具像化。
3月27日,來自浙江海寧許村的絲綢提花服裝品牌中紡˙瓅錦,首度亮相中國國際時裝周,設計師賀榮傾力呈獻50多件提花織錦服裝作品,打造了一個極具東方意蘊的精彩秀場。
本場發布的設計靈感源自賀榮的一次西湖夜游。夜西湖畔,月相變化與湖光瀲影泛生靜謐,他又將靈動澎湃的錢塘江潮水重新著色,以衣作畫,運用現代創新的提花工藝,復刻“夜西湖”和“錢塘潮”一動一靜兩種韻律美態,打造出兼具地域文化底蘊與現代時尚感的作品。
絲縷生輝,光影成詩
整場發布以柔美的西湖開場,隨之躍入錢塘潮水的動感,最后回歸西湖的寧靜,象征人生從平淡到高潮再回歸平靜的過程。在設計與色彩方面,他把金絲、銀絲等點綴在禮服上,選用黑、寶石藍、紅、綠等色調,搭配紫色突出夜晚的靜謐與華麗,營造“夜西湖”燈色璀璨、流光潺潺的觀感;赤潮的暗紅、橙色等色彩運用,則還原了“錢塘潮”涌動時產生的明暗變化;在面料與工藝方面,賀榮大量采用了品牌標志性的提花面料,利用金絲、銀絲、彩絲,來表現如三潭映月的塔、斷橋、樹木等肌理細節。
這無疑是一場織錦提花的盛宴。作為紡織非遺推廣大使,多年來,賀榮在傳承非遺技藝文化屬性的同時,融入現代與時尚設計,以提花工藝賦予傳統織錦新變化,讓非遺技藝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賀榮表示,提花工藝效率高、產業化快,通過數碼設計軟件和提花機進行精準定位,結合3D轉2D設計軟件等現代技術的運用,既能保證高定服裝的獨特性又能實現快速生產。
比如,本季系列中采用功能性收縮紗線與真絲結合,采用機器修剪和手繪工藝,打造出具有浮雕感的立體織錦面料,精美的紋樣花型在服裝上栩栩如生。
從指尖到云端,織錦提花的“平替”革命
從非遺手工織錦到產業化織錦提花,從面料到服裝,在在創新科技與先進技術的加持下,非遺織錦在國潮面料時尚化的進程中,煥發出新的產業價值。
比如,在海寧中國家紡城內的紡織非遺創意館,由浙江理工大學與賀榮擔任總經理的海寧中紡面料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共同成立。館內不僅有蜀錦、宋錦、云錦等傳統技藝介紹與展品陳列,還有賀榮團隊創作的各種非遺創意紋樣產品,其中包括杭州亞運會禮儀服飾。接下了東京奧運會國禮制作、亞運禮儀服飾紋樣組織設計及面料織造等重要項目,賀榮企業的技術團隊近年來研發項目也獲得“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全國商業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
創意館作為傳承紡織非遺的產學研項目,致力推動非遺織錦的產業化與創新設計。賀榮表示,推動紡織非遺產業化的過程中,其中一個最大的挑戰,是需要與傳統手藝人進行大量溝通,突破他們對手工純正性的堅持、讓他們真正接受和理解產業化對非遺文化傳承和推廣的積極作用。
“產業化非遺紡織品不僅能普及非遺文化符號,吸引更多中端消費者,又能和更青睞純手工制品的高端消費市場形成互補。”賀榮表示,當前,中紡˙瓅錦依托非遺創意館和研修班,聯合非遺大師與院校資源,幫助手藝人通過課程學習系統化的理論知識,彌補傳統技藝中缺乏的理論基礎,幫助他們掌握現代設計工具,創作更豐富的作品。
另一方面,企業和設計師也能從手藝人處學習傳統技藝的精髓,通過設計軟件、AI等方式,對中國傳統紋樣進行仿真模擬和二創,不需要打樣,設計環節就可以完成,最后通過ERP系統進行資料編輯,把文件傳輸到生產機器上,一個國潮風格、傳統紋樣的原創面料就能夠快速被生產出來。省去頻繁打樣、修改、再打樣的流程,開發、設計的效率至少提升70%以上。
數字賦能讓手工非遺紡織技藝有了更廣泛的表達,也傳達出中國傳統文化更深的內涵和底蘊。“非遺工藝和科技相結合,它的文化屬性和藝術精髓不變,反而可以產生時尚創新的內容。”
從技藝到產業,讓老手藝“潮”起來
隨著新中式美學的持續升溫,文化屬性強的服裝設計已成為彰顯身份與品位的差異化選擇。豐富的紡織非遺技藝也成為越來越多設計師的創意源泉。不論是個性化的設計,還是大批量的需求,都對傳統手工藝提出了新的挑戰。
針對“非遺紡織產業化”這一命題,海寧許村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通過產業化路徑煥發新生,在行業和社會引起了更多關注。賀榮認為,以提花織錦為例,具有設計多元化、生產效率高、快速反應、降本增效等多重優勢,結合立體組織結構設計,替代傳統手工刺繡,能賦予面料獨特質感。
賀榮表示,通過機器生產,將蜀錦、宋錦等傳統紋樣轉化為包包等時尚單品,既保留了非遺織錦文化特色,又實現了規模化銷售。“純手工非遺產品價格門檻高,主要面向小眾群體,產業化產品價格更親民,也能讓更多消費者了解非遺時尚、親身體驗非遺時尚。”
從非遺到國潮,“活態傳承”的通關密碼
而對于“國潮面料時尚化”這一行業熱點,賀榮有獨到的看法和“解決之道”。“比如,我們可以保留國潮面料的傳統紋樣和濃烈色彩,通過款式設計使成衣更符合現代審美;也可以徹底重構紋樣與色彩,多采用米白、淺粉等素雅色調,結合如真絲羊毛混紡、亮片紗線等新型材料增強時尚感。”
賀榮表示,本次參與時裝周官方商貿展會 DPARK 展以及秀場發布,收獲頗豐。一方面,結識到更多設計師與行業專家,看到同行的水平實力,圍繞非遺傳播、行業創新、產學研合作等深入交流,探討新技術、新產品的可能性。同時,也對接到一些有共同研發意愿的高級定制服裝品牌資源。
作為紡織非遺推廣大使,賀榮以技術為基、文化為魂,通過多元渠道觸達目標客群,推動非遺紡織從傳統走向現代,從本土走向全球。“當代設計師需平衡現代時尚與傳統文化的融合,避免傳統技藝被遺忘。深入鉆研紡織非遺中的文化密碼,賦予其現代生命力,是傳承的重要使命。”未來,他還計劃與雕刻、刺繡等非遺手工藝跨界合作,拓展面料的應用場景;在設計創意上,跳出地域局限,融入絲綢之路等多元文化元素,推動非遺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