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下午,由北京市人才工作局、中國日報社、北京海外學人中心、海淀區委區政府共同主辦的北京國際青年創新發展論壇在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成功舉辦。作為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平行論壇,本屆論壇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以“聚北京·創未來”為主題,立足北京,面向全球,推動國際青年交流,促進人才創新發展。北京市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游鈞,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王進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地區辦事處主任兼代表夏澤翰,史太白基金會前主席、終身榮譽主席約翰·呂恩出席論壇并致辭。
論壇向全球人才發出“聚北京·創未來”邀約,發布“‘職’引未來·北京offer”和北京市支持留學回國人才創新創業13條措施,加大引才力度、強化資金保障、支持創新創業、提升服務水平,積極打造近悅遠來的青年人才發展生態,支持青年人才在京安心創業、舒心生活、順心發展。
人社部國外人才研究中心與北京海外學人中心簽署合作協議,未來將圍繞國際人才政策研究、合作交流、人才引進、綜合服務和宣傳報道等5方面,進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探索國際人才服務新模式。
北京海外學人中心聯合北京邊檢總站、市科協、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北京國際人力資本集團和海淀區委區政府,共同發布“在京國際組織外國專家和海外人才服務包”,聚焦“科研學術+事業發展+生活融入”需求,圍繞出入境便利化、國際交流、人才引進和融入服務四個方面,推出14項創新舉措,為國際人才提供從“落地北京”到“扎根北京”全鏈條服務,向世界展示“北京歡迎你”,助力國際組織在京發展。
論壇上,由北京海外學人中心主辦的第14屆“海外英才北京行”活動正式啟動。首場活動同期舉行,來自德國、法國、加拿大、西班牙等國家的12位海外學聯負責人和12位相關領域海外英才受邀來京參訪對接?;顒右劳小奥撓当本と騽撔路站W絡”(GNIS)網站發布6000余個國際職位,聚焦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重點領域將開展4場交流對接活動,線上線下同步推進,打造“永不落幕”的對接平臺,支持海外英才聯系北京、來京發展。
主旨演講環節,菲爾茲獎得主、歐洲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考切爾·比爾卡爾(Caucher Birkar),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向濤,北京銀河通用機器人有限公司創始人、首席技術官王鶴等中外科學家和科創企業負責人,圍繞“人才交流合作推動全球伙伴關系” “科技創新促進青年發展”等話題發表主旨演講,共享創新思想和發展理念,共議前沿技術和未來產業,賦能青年人才創新發展。
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聯合北京海外學人中心發布《2025全球青年科技創新發展報告》。報告提出新質人才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資源組成,建議從優化創新發展實踐載體、建設產業驅動轉型載體、完善生態宜居空間載體、強化發展治理協同載體和打造國際青年交流載體出發,加快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人才發展體系和服務網絡。
論壇設置“AI+TALK”環節,東方空間聯合創始人、清華企業家協會北京分會主席姚頌,德國弗勞恩霍夫無損檢測研究所人工智能學術帶頭人艾哈邁德·奧斯曼(Ahmad Osman),京東方科技集團TV業務開發總監陳東川,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博士、Code in Place課程聯合創始人馬之遷(Ali Malik)等人工智能領域青年人才,共話AI+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發出青年聲音。
據悉,北京國際青年創新發展論壇由北京海外學人中心2021年發起,已成功舉辦3屆,是北京市重要的國際青年人才交流平臺和重大政策舉措發布平臺。旨在匯聚青年創新要素,激發青年創新活力,為促進全球創新資源共享凝聚共識,為支持國際青年人才發展增添助力。相關部門、國際組織負責人,知名科學家、企業家、學者代表,部分在京工作的杰出外籍專家和優秀國際學生代表共計400余人參加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