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清鎮職教城是全國最大的職業教育園區之一,擁有十余所職業院校,迎來眾多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等國的留學生來此就讀。其中,貴州水利水電職業學院和貴州交通職業大學獨具亮點。
2023年,亞龍絲路學院的第一批35名學生畢業,該學院由貴州水職院和柬埔寨馬德望理工學院聯合成立,旨在培養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人才,由中方提供語言培訓和實踐技術指導。“我們的第一批學生都十分的優秀,拿到了我們學校和柬埔寨學校的雙證。多數都去了中資企業,有的學生甚至升職成了管理層。”水職院國際教育部辦公室主任余丹丹喜悅地說。
自2018年學校開始招收留學生以來,余丹丹一直負責漢語課程教學。走在校園里,她能記得遇到的每個留學生的名字。她說,所有課程都進行中文教學,這對學生的語言水平提出了要求。除了實操課程外,學校還教授日常和職場漢語。“大多數學生在剛開始只會用中文說你好,看到他們日漸進步,直到能夠聽得懂中文教學,我感到十分欣慰。”她補充道。
來自柬埔寨金邊的郭素金和王金月在水職院學習漢語,通過漢語水平考試(HSK)后,他們將有機會進一步學習專業技能或申請中國的其他大學。“我已經在中國學習了快一年,接下來我想去讀金融,我已經申請了南開大學,希望能夠繼續在中國讀大學并留下來工作。來到中國前,我還擔心氣候不適應,但貴州的溫度很適宜,我很喜歡。”郭素金用流利的漢語說道。19歲的王金月萌生來中國讀大學的念頭,是被中國電視劇里的漢服和古代文化所吸引。現在她最喜歡的是中國傳統文化概況課,并希望畢業后回到柬埔寨當一名漢語老師。
“貴州在職業教育,尤其是水利水電和交通上具有優勢,加之貴州離東南亞國家更近,氣候飲食差別相對較小,對于這些國家的學生具有天然吸引力。” 水職院對外交流合作處處長兼國際教育部主任宋海靜表示。他介紹,學校目前在校有43名留學生,亞龍絲路學院第二輪招生將于9月開始。中國教師將前往柬埔寨授課,成績優異的學生也將有機會在中國深造。
此外,貴州交通職業大學與東南亞國家合作專業技能教育交流和打造相關培訓項目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該校成立于1958年,被譽為“貴州交通人才的搖籃”。這里的畢業生遍布全國交通及橋梁建設領域,現在則借助自身的優勢,將貴州多喀斯特地貌磨礪出的橋梁專業技術推向世界舞臺。
如今,柬埔寨和馬來西亞都面臨著交通基礎設施的發展需求。交職大辦公室外事管理負責人呂昕璐也表示:“根據學生就業反饋,柬埔寨仍然需要大量的交通工程專業人員,以支持道路、橋梁和其他項目的建設和維護。”為此,該校聯合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與柬埔寨工業技術學院成立了“柬埔寨魯班培訓中心”。迄今為止,該校已派出10多名教師,培養了772名本土人才,并且其中一部分已經在柬埔寨金港高速項目實習。呂昕璐表示,學校已與東盟國家開展了近10年的教育合作,今年將計劃繼續派遣五名教師到柬埔寨執教。(記者 楊軍 劉伯千 編譯 羅思揚)
原文見4月18日中國日報旗艦版4版、香港版4版、國際版4版。
英文鏈接: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504/18/WS6801a533a3104d9fd3820233.html
中國日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