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22日電 (記者喬業瓊)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有關部門表彰新一批全國衛生健康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和“白求恩獎章”獲得者。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舉行“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其中的五位代表,圍繞“踐行醫者仁心 護佑人民健康”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會上,有記者提問,白求恩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醫療衛生工作者,在新的歷史時期下,應該怎么去理解白求恩精神,踐行白求恩精神?
“我投身麻風防治事業30載,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直指引著我,在與病魔的搏斗中,在陪伴患者的過程中,逐漸轉化為我的責任與使命。”海南省第五人民醫院皮膚康復科主管護師邢少云說,麻風畸殘,對于麻風患者而言,是一道難題,如果傷口沒有給予及時干預,那么患者有可能會截肢。
“這些年,我們團隊將創瘍再生醫療技術廣泛推廣應用,僅用3年的時間,就把病區建設成為基本沒有潰瘍傷口的病區。看到眾多患者能夠重新回歸社會,我更加堅信,只要秉承白求恩無私奉獻的精神,我們可以做得更好,守護更多人的健康。”邢少云說。
“在基層工作二十多年,我見過我的同行背著藥箱翻山越嶺,在停電的衛生室打著手電筒搶救病人,這就是白求恩精神的傳承。”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碧波鎮白秧坪村衛生室鄉村醫生楊世霞說,對自己而言,踐行白求恩精神,就是扎根農村,默默守護父老鄉親。
在楊世霞看來,農村的醫療條件比不上大城市,缺少先進的設備,部分藥品也沒有那么齊全。可這就像爬山一樣,雖然道路艱難,只要有決心,一步一個腳印,總能爬到山的頂峰。
作為神經外科醫生,中國工程院院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江濤認為,精益求精能更好地體現白求恩精神,對技術的精益求精實際是一種尊重生命。
“作為醫生,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們也一定會進行100%的努力,患者的幸福就是醫生最大的快樂,我想這就是白求恩精神的最大體現,是患者生命至上、健康至上。”江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