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西走廊的戈壁腹地,被譽為"中國鎳都"的金昌市正在書寫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新篇章。2025年一季度經濟數據顯示,這座工業重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3.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2.5%,其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貢獻率超過85%,展現出新質生產力驅動下的強勁發展動能。
走進金川集團銅貴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產車間,一卷卷厚度僅6微米的銅箔正從全自動生產線緩緩輸出。"這相當于頭發絲直徑的十分之一,是目前行業最先進水平。"銅箔分廠黨支部書記別良偉介紹,通過自主研發的高電流密度生產工藝等三大核心技術突破,企業不僅將生產效率提升10%以上,產品成材率更穩定在80%以上。這些高端銅箔已批量供應頭部電池企業,推動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提升5%-10%。
在電解二分廠,記者看到機械臂正精準地進行銅板剝離作業。"智能化改造讓我們的生產周期縮短至9天,單線產能提升33%。"廠長張素霞表示,通過"智慧工廠+工藝創新"雙輪驅動,企業勞動生產率實現近兩倍增長。隨著3萬噸新能源電子銅箔項目的投產,金川集團已建成西北地區品類最全的銅箔生產基地。
金昌市工信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市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同比增長顯著,其中精煉銅產量增幅超30%,鎳產量增長超10%。"金川集團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持續提升,預計今年稅收占比將達三分之一。"市統計局負責人介紹,龍頭企業帶動效應明顯,一季度新增市場主體同比增長超30%。
在金川集團鎳冶煉廠,自動化立體倉庫里整齊碼放著"金駝"牌電解鎳產品。作為1995年就在倫敦金屬交易所注冊的國際品牌,這些高純度鎳產品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高端領域。"我們每年的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保持在較高水平,近年獲得多項國家科技進步獎。"集團技術中心負責人表示,持續的創新投入使企業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領域"領跑"的跨越。
金昌的轉型實踐證明,傳統資源型城市完全可以通過科技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當前,金昌市正圍繞"鎳鈷為基、多元發展"的戰略,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實現突破性增長,打造西北地區重要的新材料產業基地,為中國新能源材料參與全球競爭注入強勁動能。
(中國日報甘肅記者站 馬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