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游客在三亞椰夢長廊欣賞美麗晚霞。受訪者供圖
視線轉到海南三亞,碧海藍天間,潛水、沖浪等海上項目讓游客盡享“踏浪飛馳”的激情,落日余暉下的海鮮盛宴和漁家風情,成為“藍色經濟”的生動注腳?!巴媪艘惶旌I享椖?,再躺在沙灘上看晚霞,這才是假期的浪漫!”來自安徽的游客葉女士感嘆。
“背誦經典免門票”“非遺打鐵花表演”“手工扎染體驗”……這個假期,傳統文化以更年輕的方式走向大眾。國風國潮深度賦能文旅發展,為游客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文化體驗。
云南大理的古巷中,非遺扎染技藝體驗工坊前排起長隊;山西臨汾隰縣的小西天內,游客在千年彩塑前久久凝神駐足;在四川成都,川劇變臉引得眾人喝彩,不少游客爭相體驗戲服穿戴……全國各地以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文化共鳴,通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出一批兼具品質與流量的文旅產品。
還有許多游客選擇“逆向而行”,奔赴縣域鄉村尋找“詩與遠方”。浙江安吉的竹海中,游客漫步翠綠之間,聆聽風吹竹葉的私語;廣西北海的潿洲島上,參與趕?;顒?,體驗島民日常生活,成為游客放松身心的愜意選擇??h域旅游正以“低密度、深體驗”的特質,成為假日經濟的新引擎。
隨著免簽政策持續優化、“即買即退”等便利措施的推廣,“中國游+中國購”并駕齊驅,持續升溫。這個“五一”,入境游客除了“吃吃吃”,還要帶著“掃貨清單”快樂“買買買”,“來華掃貨”“老外拖著行李箱來采購”等話題持續火爆。
5月3日,外國游客在北京天壇公園合影。(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廣西龍脊梯田的“開耕節”上,外國游客同當地村民一道,卷起褲腳、踏入水田,在歡聲笑語中彎腰摸魚;在北京故宮,不少外國游客選擇換上漢服,頭戴精美發飾,沉浸式地穿行于紅墻金瓦之間……從“打卡式觀光”到“沉浸式生活”,中國正以文化厚度與創新活力,書寫“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全球敘事。
“這個‘五一’假期,出游人次和旅游花費增長的同時,旅游消費結構也得到了進一步優化,大家在行程中領略自然之美、文化之美,消費也更加活躍了?!敝袊糜窝芯吭涸洪L戴斌表示,當旅程中小而確切的幸福越來越多,文化體驗的獲得感越來越強,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市場基礎將會更加厚實而牢固。
(人民網記者劉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