攬月空間技術產業園投產破解企業產能瓶頸——
從1000臺到10000臺背后的“湖南引力”
華聲在線5月11日訊(全媒體記者 彭可心)今年初,由湖南攬月機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攬月機電”)投資建設的攬月空間技術產業園在湖南湘江新區開園。5月11日,公司董事長侯建軍向記者介紹,產業園投產前,公司衛星反作用飛輪年產能不到1000臺,投產后,其衛星反作用飛輪年產能達1萬臺,可保障不少于2000顆衛星的發射任務,有效破解了企業發展的產能瓶頸。
攬月空間技術產業園是2023年“港洽周”簽約的重大項目,總投資3億元,占地40畝,聚焦衛星姿態控制核心部件研發制造,標志著我國商業航天精密零部件自主化進程邁入新階段。“產業園的建設讓公司發展上了一個新臺階。”侯建軍介紹,湖南營商環境友好,產業園從建設、搬家到形成產能,僅用時298天。
攬月機電是湖南湘江新區航天航空產業鏈企業,已開發出40余款高性價比衛星反作用飛輪產品及20余款高性價比磁力矩器產品,全面覆蓋2000公斤級以下微小衛星應用,并與60余家衛星用戶建立全面的衛星飛輪和磁力矩器產品配套及深度技術合作關系。這些年,該公司累計為天上近180顆衛星提供姿態控制服務,產品已系列化、型譜化、貨架化。
產業園內,目前重點建設了商業衛星反作用飛輪、磁力矩器、智能姿態控制組件等全自動智能生產線,配備新型研發辦公中心、精密機械制造中心、智能化裝配中心、自動化綜合試驗測試中心等多個配套中心。
侯建軍介紹,未來將利用產業園進一步擴大產能,繼續滿足我國商業航天發展需要,也會在國家相關政策指引下尋求出海機會。據悉,產業園全面達產后,年產值可達5億元,較現在預計增長10倍以上。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要腹地、產業轉移的重要承載地,湖南大力推動與大灣區的融合發展,目前已累計引進重大項目超20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