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5月19日湘西訊 日前,武陵山區(湘西)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成果展示暨龍山縣第十屆“舍巴日”,在湘西龍山縣城和中國傳統村落惹巴拉古寨正式拉開序幕。
本次展示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指導,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湘西州人民政府主辦,湘西州文化旅游廣電局、中共龍山縣委,龍山縣人民政府承辦。展示主題為“神秘湘西·風韻武陵”,通過舉辦高規格的交流會、非遺展演、民俗體驗、文旅推介,展現武陵山區(湘西)多彩的民族文化以及底蘊深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成果,助力湘西州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龍山縣是全國文化先進縣,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大縣,屬于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現有非遺項目214項,其中土家織錦技藝、擺手舞等6項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代表性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達239人,先后獲評“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土家族擺手舞之鄉”“土家族織錦之鄉”等40余個國字號品牌。
在“中國土家第一寨”惹巴拉古寨,龍山縣第十屆“舍巴日”吸引了大批觀眾。“舍巴日”是土家族歌舞祭祖、慶豐祈福的傳統節慶,如今已經演變為土家族民族文化的綜合傳承載體,是土家族文化傳播的一張“活名片”,在第三屆中國民族節慶峰會上,獲評“中國最具特色的民族節慶活動”。
隨著土家擺手鑼鼓迎賓,拉開了土家非遺盛會體驗的序幕。在非遺展演區,鑼鼓聲、山歌聲此起彼伏,莊重的舍巴祭祖儀式和熱鬧的土家族婚俗節目上演,國家級非遺項目毛古斯舞、梯瑪歌、打溜子、咚咚喹等輪番登場。
在非遺體驗區,打糍粑、竹雕、制作土陶等互動項目吸引了大批游客。西蘭卡普織錦色彩絢麗,匠人們飛梭走線,展現土家婦女的智慧與匠心,土家語山歌、跳花燈、陽戲、三棒鼓等接連上陣,讓游客移步易景、沉浸式體驗土家非遺魅力。
夜晚,“神秘湘西·風韻武陵”武陵山區(湘西)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成果展示在惹巴拉宮上演,匯集武陵山區最具代表性的非遺項目,以湘西五千年文明史為主線,分為《迎賓》《神秘武陵》《風韻武陵》《和諧武陵》《快樂武陵》五個篇章,展現武陵山區(湘西)獨特的自然風光、民族風情和生態保護成果,打造了一場沉浸式民族文化視聽盛宴。
(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何純 朱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