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5月28日電(記者:韓豐)5月27日,交通運輸部在山東省煙臺市組織開展2025年度救撈系統海上救助暨防汛排險綜合演訓。
據了解,本次演訓是我國北部海區近年來規模最大的海上搜救演訓,通過全場景模擬海上救助實戰,檢驗我國海上專業救撈力量汛期期間及臺風季節來臨前快速反應和聯動能力。
現場7艘專業救撈船艇、2架救助直升機和1支應急救助隊參與演訓。演訓設置了高海況大風浪條件下海空搜尋、救助、轉移遇險人員以及海上船舶消防滅火、應急拖帶,無人機、遙控救生圈等智能海上搜救裝備應用等9個科目。
模擬場景中,一艘貨輪在煙臺海域機艙失火,失去動力,3人落水,3人受傷需緊急轉移。在接到險情報告后,救撈系統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緊急調遣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交通運輸部煙臺打撈局部署在附近海域待命的救撈力量,趕赴現場執行救助任務。
在無人機配合下,救助直升機“B-72G0”經過低空偵察,發現落水人員,并通過絞車吊運的方式將遇險人員轉運至救助直升機。同時,專業救助船“北海救203”輪通過釋放智能遙控救生圈遠距離救起1名落水人員,并利用救生吊籃成功轉運2名傷員。“北海救113”輪搜尋過程中,發現并救助1名落水人員,由于落水人員出現低溫癥,救助直升機“B-7125”緊急轉運送醫。“北海救321”輪靠近遇險船舶并轉運1名傷員。在確保人員安全后,“北海救113”輪利用消防炮對遇險船實施近距離消防滅火,隨后為其帶纜,拖離港口航道,確保航道暢通。經過一系列緊張有序的救援行動,遇險人員和船舶,全部轉危為安。
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成立于2003年6月,主要負責我國連云港以北海域的人命、環境和財產救助。22年來,逐步構筑起“空中立體救助、水面快速反應、水下搶險救助”的“三位一體”海空立體救助網絡,截至今年4月,執行救助搶險打撈任務6989起,成功救助遇險人員10977人,遇險船舶760艘,獲救財產價值約240.6億元,展現了海上專業救助隊伍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