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山海不為遠,志合者共赴。6月12日至15日,第四屆中非經貿博覽會將在湖南長沙舉行。作為對非貿易的“橋頭堡”,湖南近三年對非貿易額連破500億元大關,穩居中西部第一。在這片充滿機遇的土地上,湖南人以敢闖敢拼的勁頭,書寫著新時代的“湘非經貿傳奇”。
從基建狂魔到電商先鋒,從傳統制造到科技創新,湖南人用敏銳的商業嗅覺和務實的開拓精神,在非洲闖出一片新天地。紅網時刻新聞五路記者歷時兩月,深入采訪了在非湖南商會會長、創業先鋒,以及熟悉對非貿易投資的官員學者等人士,精心打造《創富非洲讀本》。
這是一本湖南人闖非洲的實戰手冊,更是一把打開非洲財富之門的金鑰匙。在這里,讀懂非洲,贏在非洲。本期報道走進北非阿爾及利亞,解讀湖南最早“走出去”的民營企業如何“淘金”地中海南岸。
從全局來看,北非地區在非洲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人種血緣、宗教信仰、地域文化等要素的特殊性,使得北非區別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與中東地區的聯系十分緊密。
這里呈現出能源供給儲備巨大、基礎設施空間廣闊、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等特質,是一個公認的風險與機遇并存的區域,吸引了眾多來自不同國家與地區的“淘金客”。
早在1998年,湘潭神州龍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州龍”)就將企業生產的服裝賣到了北非阿爾及利亞。2000年1月,神州龍經外經貿部批準成為了湖南省第一家境外加工企業。
作為湖南第一家“走出去”的民營企業,神州龍在阿爾及利亞扎根20余年,“淘金”地中海南岸。
神州龍中阿兩國員工合照。
湖南最早“走出去”的民營企業
俗話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神州龍的“闖非”之旅正是這句話的現實寫照。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來襲,僅成立三年的神州龍遭受重創,到了“生死存亡之際”。就在此時,企業創始人龍碧玉接到了一家在阿爾及利亞投資的中資服裝進出口公司發來的赴阿考察合作的邀請。
1998年8月,她和兒子曹偉漂洋過海、輾轉多地后抵達阿爾及利亞。
當時的阿爾及利亞剛度過一段社會動蕩期,國家百廢待興、物資十分匱乏。盡管舉步維艱,但由于產品的利潤率高、需求量大,龍碧玉十分看好當地的市場前景。
也是這一年,神州龍獲準自營進出口權。起初,企業計劃將國內生產的成品服裝賣到阿爾及利亞,以該地為“后備市場”。
然而不久后,阿爾及利亞政府出臺新規,大幅度提高了進口關稅。在此背景下,神州龍開始規劃在海外創辦服裝廠,并將國內的半成品運往當地加工。
2000年1月,神州龍經外經貿部批準成為湖南省第一家境外加工企業,在阿首都阿爾及爾成立了阿爾及爾神州龍服裝有限責任公司,辦起了服裝生產工廠和直營商店。
如今,年逾80的龍碧玉已退居二線,由兒子曹偉、曹雷掌舵企業的發展方向。
龍碧玉與曹雷。
在位于湘潭市湘衡路138號的神州龍老生產基地內,曹雷向記者回憶起了過去27年,企業在阿爾及利亞的創富故事。
在曹雷的印象中,神州龍初入阿爾及利亞時,當地還沒什么中國人,“2000年初的一次中秋節,中國駐阿爾及利亞大使館召集我們在阿的中資企業聚會,總共不到二十人到場”。
而對于這群漂洋過海的“淘金客”而言,最大的挑戰并非物質上的困難,而是“頻繁的變化”。
曹雷告訴記者,盡管相對穩定,但阿爾及利亞外貿政策調整仍較為頻繁,甚至幾度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比方說在2004年,當地關稅又調整回了2000年之前的狀態,“對我們來說,在當地辦工廠就沒有意義了”。
時間來到2019年,阿外貿政策再次“轉向”。此前,阿爾及利亞對于進口業務的限制較少,神州龍與當地的貿易往來涵蓋服裝、紡織品、鞋類等多個方面,而2019年后,當地開始實行進口配額制,嚴格限制了進口量。
彼時,神州龍每年出口到阿爾及利亞的貨物超1000萬美元。“巨變”之后,神州龍在當地的出口業務一再縮減,到如今幾近停止。
在海外投資,任何風吹草動對于企業而言都可能是“致命的”。“隨機應變的能力很重要。”曹雷提醒所有計劃“闖非”的投資者們,一定要密切關注當地的政策變化,及時調整投資思路。
5月上旬,神州龍國內團隊召開會議商討在阿的招投標項目。
從輕紡“轉戰”鋼鐵
盡管出口貿易遭逢重創,但幸運的是,神州龍在阿爾及利亞發現了新商機,并及時調整了業務重心。
2012年,曹家兄弟發現,阿爾及利亞的廢鋼價格很低,每噸不到千元,而成品鋼材能賣到四五千元一噸,其中的利潤非常可觀。
于是在當年,阿爾及利亞圣龍鋼鐵有限公司應運而生,并逐步建設了三條高頻直縫焊管生產線,年生產加工焊管能力達到了2萬噸。
神州龍在阿爾及利亞投建的鋼廠。
時間來到2016年,神州龍又與當地合作伙伴共同創辦了安德曼軋鋼廠,投建了10萬噸軋鋼項目。
2019年,三套新增的5噸節能電爐煉鋼項目正式落地,年煉鋼能力6萬噸,神州龍在阿爾及利亞的鋼鐵行業站穩了腳跟,當地用工規模超過500人。
一家輕紡企業卻“煉起了鋼”,盡管已在當地發展多年,這個“大跨步”還是讓神州龍在初期走了不少彎路。
“一個生產型企業落地,從管理生產到后勤保障,有一整套嚴密的程序,任何差錯都可能導致損失。” 曹雷說。
早期,神州龍經常面臨與當地的思想文化、管理理念不一致而帶來的挑戰,“光是我們在當地的鋼廠就要接受16個政府部門的監管”。
曹雷(中)在位于阿爾及利亞的鋼廠內與員工合照。
作為一個能源型國家,阿爾及利亞工業基礎薄弱,每年外匯收入高度依賴出口石油、天然氣,經濟財政以及外貿政策表現深受國際能源市場格局影響。
2014年國際石油價格下跌以來,阿爾及利亞經濟主要收入來源銳減,外匯儲備驟降,截至2021年7月已跌至440億美元。
曹雷推測,外匯儲備驟減是阿爾及利亞在2019年調整外貿政策的重要因素。
而為了擺脫對油氣行業的依賴,阿爾及利亞提出“經濟多元化”戰略,并出臺政策支持外資企業在當地創辦實業,“比如免去企業在建設階段進口生產設備的關稅,前期減免企業所得稅”。
闖非27載,神州龍的每一次調整都是適應當地政策變化的選擇,這也是其得以持續生存的關鍵因素。
曹雷(中)與國內團隊討論在阿爾及利亞投資項目落地事項。
“未來二三十年,非洲都是一片重要的市場”
北非六國既是非洲聯盟成員,也是阿拉伯國家聯盟成員,人們常常在習慣上將其與中東地區置于相似語境下進行討論。總體而言,這一區域在發展迅速的同時,一些國家的政局也相對穩定。
在此前提下,這里的營商環境、匯率結算等也較為穩健,這對投資者來說十分利好。
多年在北非打拼的經驗讓曹雷深知,只做貿易,一旦出現變動可以隨時調整策略,靈活性很高;而實體投資、尤其是重資產型投入,無法很快收縮,“神州龍在阿爾及利亞有著多年積累,對這里的深度了解是我們進行投資的底氣”。
曹雷認為,在海外投資尤其是在非洲地區投資,首先要開展深度的市場調研,分析、評估相關風險。
誠然,在非洲,一些行業仍存在較大機會,而部分行業同樣“廝殺殘酷”。比方說,阿爾及利亞當地的鞋類企業,在新冠肺炎疫情后的不到一年間,就從10家增長到了100多家。
曹雷的辦公室內張掛了阿爾及利亞地圖,他正在向記者介紹企業在阿辦廠的布局以及當地的特點。
其次,要密切關注當地國家的政局與政策,如貿易環境、外匯儲備、銀行、海關、財政稅收等方面。
此前,根據阿爾及利亞2009年財政法引入的“51/49規則”,外國投資者在當地注冊成立公司的參股比例不得超過49%,直至近年該條例才廢除。
曹雷還提醒道,要特別關注當地的匯兌風險和通貨膨脹風險。“中國企業在非洲經常遇到一個困擾,就是在當地賺了錢但難以匯回國內。”他也曾聽說,由于貨幣頻繁貶值,有國人存入銀行的當地貨幣在短時間內貶值50%,“相當于資產憑空蒸發了一半”。
盡管匯率相對穩健,在曹雷的印象中,神州龍在阿仍經歷過兩三次匯率的急劇波動,短時間內貶值了20%—30%。“這對于企業而言是致命的打擊,如果是低利潤率行業,很可能一批貨就白做了。”
此外,阿爾及利亞以阿拉伯人為主,中國企業要特別注意尊重當地的宗教信仰,并承擔必要的社會責任。
最后,加強與當地中資企業的交流,多向資深企業取經。
“在海外投資沒有不交學費的,加強交流能規避一些不必要的損失。”曹雷說,“抱團發展”是中國企業在當地立足的一個重要手段。
他建議初來乍到者積極與當地使館、商會交流,“一般來說,海外中國商會都非常樂于幫助‘新人’融入當地,助力企業落地投產”。
“未來二三十年,非洲都是一個重要的市場。”曹雷認為這片“最年輕的市場”,仍有不少“藍海”可以馳騁,“碰壁在所難免,但,‘走出來’才能收獲更廣闊的天地”。
阿爾及利亞創富tips
▲市場趨勢
中國企業在阿爾及利亞投資領域主要涉及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制造業等,同時,隨著該國推動經濟多元化,中國企業在制造業、農業、服務業等領域的投資機會在增多。
阿爾及利亞主要出口石油和天然氣,主要進口工農業設備、食品、生產原料、非食品消費品等。當地鼓勵非碳化氫產品出口,實行嚴格限制進口政策,主張貿易多元化。
▲財稅法規
外國投資中符合阿爾及利亞法律規定的所有投資項目,在向阿爾及利亞投資發展局申報并獲得批準后,享受一般優惠政策。對符合國家優先發展領域和促進就業的投資,尤其是旅游業、工業和農業的投資,將同時享受國家現行法律規定的稅收和金融鼓勵政策。
▲營商環境
當地成立了阿爾及利亞中華總商會,能夠給中資企業提供投資合作咨詢的機構有中國駐阿爾及利亞大使館經濟商務處、阿爾及利亞中資企業協會、阿爾及利亞駐中國大使館、阿爾及利亞投資促進機構。
阿爾及利亞加入了大阿拉伯自貿區和非洲大陸自貿區,但尚未加入世貿組織。
▲物流交通
阿爾及利亞簽證常見種類有商務、工作及旅游等,中阿兩國已簽署關于互免持外交、公務護照人員簽證的協定,并于2019年3月生效;阿簽證有效期一般為三個月,自入境之日起最長停留期為一個月,非阿籍公民應在簽證有效期到期前離境;來阿務工人員必須持工作簽證,并在阿依法辦理工作、居留證件。
阿爾及利亞共有45個港口,最大的港口是阿爾及爾港,有大小泊位37個,阿30%的貨物、70%的集裝箱通過阿爾及爾港裝載,阿90%的對外貿易依靠海運方式實現。
阿爾及利亞規定貨物到港兩個月無人提貨海關將對該貨物進行拍賣,拍賣收入歸國家所有;貨物回運、轉運或轉賣需獲得原收貨商出具拒收證明。
執行策劃:周逸峰
報道團隊:劉志雄 王嫣 王楊 譚蘇昕 楊怡晴 秦樓
設計團隊:鄧琴 鄧堯 彭婧 譚文平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楊怡晴 秦樓 實習生 劉何 湘潭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