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6月13日訊(全媒體記者 劉捷萍)6月13日,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對非合作創新成果發布暨投資貿易對接活動在長沙舉行,現場發布3項對非合作創新成果,簽約3個重點對非項目,將為湖南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副省長曹志強,市委常委、自貿區長沙片區黨工委書記周敏,副市長康鎮麟出席活動。
長沙片區對非貿易年均增長141%
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
湖南自貿試驗區于2020年9月正式獲批。建設四年多以來,區內共新設企業超4.8萬家,新引進重大項目527個,總投資額7274.3億元。
區內累計推出109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全國首創51項,3項在全國復制推廣,7項被國家部委推介。
制度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四年來,湖南自貿試驗區以全省萬分之六的國土面積貢獻了全省三成的外貿和一半以上的外資。
近年來,湘非合作越走越近、結出累累碩果,湖南在16個非洲國家啟動了40多個產業項目,咖啡、腰果、茶葉、香水等眾多非洲特色產品在華品牌化,雙方貿易額連續多年穩居中國中西部省份首位。
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是中國唯一將對非經貿合作作為主要任務的自貿片區。依托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中非經貿博覽會兩大國家級平臺,長沙深入推動中非經貿合作。2020年獲批成立以來,長沙片區的外貿、外商直投年均分別增長10.6%、18.9%,對非貿易實現年均增長141%。
創新成果涵蓋多元領域
活動現場,一批湖南自貿試驗區對非合作創新成果集中亮相,涵蓋數字貿易、礦產開發、物流建設、健康醫藥等領域。其中,長沙片區表現尤為亮眼。
長沙片區中非經貿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上線啟動。該平臺積極搭建雙邊關務、物流追蹤、支付結算和金融保障等技術模塊,將推動中非跨境貿易數字化轉型。該創新將降低中小企業開展對非經貿業務的門檻,促進貿易便利化。
長沙片區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礦產品檢測實驗室揭牌。實驗室由湖南佳和供應鏈有限公司與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合作推進。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在礦產、農產品檢驗領域擁有國際公認的權威資質,計劃建設達累斯薩拉姆首個高標準有色金屬檢測中心,為客戶提供高效準確的第三方檢驗服務,實驗室計劃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活動現場,長沙片區津巴布韋鉻礦礦山開采及運輸設備項目簽約。該項目由長沙國貿集團、湖南視界行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共同推進,計劃將國內采礦設備輸出津巴布韋礦場,開展“工程機械再制造易貨非洲礦產品”的貿易合作,推動全產業鏈發展。
長沙片區還簽約了“工程機械再制造產品非洲區域性海外倉項目”。項目將在尼日利亞建設區域性海外倉,縮短從下單到交付的時間,滿足非洲客戶需求?!拔覀儗⒋蛟旒瘋}儲物流、展示交易、技術服務和供應鏈協同于一體的綜合平臺?!表椖控撠熑吮硎尽?/p>
此外,郴州片區啟動了中非供應鏈安全保障及非洲自主可控物流體系建設項目。岳陽片區簽約尼日利亞藥食同源商品進口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