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以“聚焦紅山文化 探源中華文明”為主題的首屆紅山文化國際傳播大會暨“新時代大講堂”在遼寧省朝陽市舉行。青年演員于適在“名人推介”環節介紹說,牛河梁遺址發現的壇、廟、冢建筑群,就是后世“敬天、禮地、法祖”祭祀禮儀的源頭,而“以玉為葬”“唯玉為禮”,更是后世玉禮制的發端。于適表示,這些刻在中華民族血脈里的“文化密碼”,讓他在塑造每個角色時都多了一份文明的厚重,這份穿越時空的文化自信,正是激勵他不斷突破自我的力量源泉。
以下為青年演員于適發言全文:
每當有人問起我家鄉的歷史文化,我總會自豪地提起紅山文化。今天,借著國內外朋友齊聚朝陽之際,我想帶著大家一起走進牛河梁,共同探尋這5000多年前神秘的紅山文化!
小時候,我的家離牛河梁很近,那時我就對牛河梁紅山文化充滿好奇,經常在想紅山女神是補天的女媧娘娘嗎?那個手握兩只玉龜的老爺爺,該不會是三皇五帝中的黃帝吧?紅山先民到底是如何雕刻出玉豬龍這些精美的玉器呢?
后來,經過考古工作者們幾十年如一日的辛勤探索,牛河梁這片古老的遺址正在慢慢地揭開它神秘的面紗!考古學泰斗蘇秉琦告訴我們,這位沉睡了五千多年的“紅山女神”,她不僅是紅山先民的女祖,更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共祖!更讓人震撼的是,這里發現的壇、廟、冢建筑群,就是后世天壇、太廟、帝陵的“老祖宗”,也是后世“敬天、禮地、法祖”祭祀禮儀的源頭!而“以玉為葬”“唯玉為禮”,更是后世玉禮制的發端!2023年底,牛河梁遺址被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確認為古國時代第一階段的典型代表,把中華文明起源向前推進到了5800年。
每次站在牛河梁遺址公園,都仿佛能聽見五千多年前的文明回響,玉器上古老的紋路,彩陶器上優美的紋飾,壇廟冢恢宏的輪廓,這些刻在中華民族血脈里的“文化密碼”,讓我在塑造每個角色時都多了一份文明的厚重,這份穿越時空的文化自信,正是激勵我不斷突破自我的力量源泉!
親愛的朋友們,我誠邀大家來到朝陽,來探索“文明發端地 古國牛河梁”。在這里,每一步都是與歷史的對話,每一眼都是與文明的相遇,牛河梁所蘊含的文化寶藏,正等待著與你的心靈共鳴。
期待與你共赴一場穿越五千年的奇幻之旅,我在朝陽牛河梁等你們。
(編輯:曹靜 何思 吳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