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65.5毫米、秀塘61.2毫米、加榜58.9毫米……5月28日17時,貴州省水旱災害防御調度指揮系統大屏上實時傳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降雨區內各水文站監測到的降雨量。值班人員密切關注,及時提醒。
5月1日入汛以來,借助貴州省水旱災害防御調度指揮系統“智慧大腦”,全省6163個雨量站、2948座水庫水電站、4112個視頻監控站及河道、重點山塘、在建骨干水源等數據及視頻信息實時傳回,為全省防汛提供數據支撐。
在開陽縣禾豐鄉魚梁河馬頭村段,貴陽水文局測驗科工作人員打開手機,進入禾豐遠程測控軟件,點擊測流啟動鍵,一臺雙軌雷達測流小車緩緩從禾豐水文站內移出,沿著橫穿兩岸、距離水面近13米高的軌道,到達垂直水面位置監測水流流速。不到5分鐘,該段水位、流量被逐一測出。
全球衛星導航地形測繪系統、無人船搭載單波束水下地形測量系統等設備的“上新”,讓雨水情監測“一鍵”搞定。
“依托水旱災害防御調度指揮系統,即便遭遇極端天氣,我們也能高效應對。”貴陽市息烽縣水務管理局水旱災害防御站站長彭波介紹。
強降雨期間,息烽縣借助防汛體系對水資源分布、水位變化、雨情走勢進行全方位分析研判,精準預測洪澇區域,確保全縣36座水庫、57座山塘、19條河流安全。
修訂完善各類預案1.5萬余個,開展演練6000余次、培訓1.4萬余人次,發送山洪災害風險預警36期、預警提醒短信150萬余條,下發強降雨防范工作提示7次……細數貴州防汛工作,一個個變動的數字成為防汛的最硬底氣。
目前,貴州2868座水庫水電站、4000余處山洪災害危險區、1萬余座山塘已明確責任人,確保打贏打好今年的防汛主動仗。
水利工程在防洪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屏障作用,是防洪體系中的關鍵一環。
在銅仁市花灘子水庫工程建設現場,大型機械設備忙碌運轉,正進行土石方的開挖、運輸、填平等工作。
2025年是貴州水網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決勝之年,要全面建成121個骨干水源工程,開工建設121個水網連通及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新建或改造供水管網1萬公里以上,確保全年完成水利投資400億元。
今年以來,貴州省水利廳聚焦全年目標任務,早謀劃、早部署,廳領導班子明確分工和包保責任,奔赴9個市(州)開展水利工程建設下沉服務,全面指導在建水利工程復工復產,加快推進工程建設,“一盤棋”推動水利項目快開工、快建設、快見效。
截至5月底,貴州骨干水源工程已完建8個,剩余113個項目中,64個主體已完工,其余正在加快建設;水網連通及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已開工39個,50個正在開展前期工作;新建或改造管網3595公里,全省農村自來水普及率、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人口比例不斷提升。
通訊員 潘希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馬曉丹 李成 張弘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