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第三十一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幕。圖為香港館內的粵劇頭飾展區。 黃欣欣 攝
現場另一位“人氣王”是來自香港的港式奶茶手藝人謝忠德。他接觸港式奶茶十個月后就在香港奶茶比賽中獲得亞軍,被稱為“天才奶茶王”。
謝忠德手起壺落:撈茶、焗茶、撞茶、回溫、吊茶、下奶撞茶。滾燙紅茶傾瀉而下,撞進淡奶杯里泛起漩渦,濃郁的茶香立刻四散開來。現場觀眾在奶茶攤前排起長龍,品嘗到奶茶的游客打趣,“怪不得港式奶茶也叫絲襪奶茶,這個口感也太絲滑了。”
6月18日,第三十一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幕。圖為來自香港的港式奶茶手藝人謝忠德制作港式奶茶。 黃欣欣 攝
香港茶樓“一盅兩件”(即一壺茶,兩件點心)的文化源遠流長,其中點心蒸籠功不可沒。香港竹藝藝術家林嘉裕則是“陽臺上的蒸籠藝術家”。
林嘉裕師從現已95歲的香港竹藝大師呂明,她以刻苦學習打動恩師,成為其五位弟子之一。
在現場,林嘉裕展示了自己的工作間——房間一角的小陽臺,“但這不會限制我的發揮,竹藝作品也可以折疊起來?!痹陉柵_,林嘉??持裢?、晾曬蒸籠,這些作品后來走進商場、藝術展,獲得越來越多認可。
此前,林嘉裕以香港尖沙咀鐘樓為原型制作了上下共三層的蒸籠,最終被以四萬元港幣買下,“這是我第一個賣出的作品,給了我很大信心繼續創作?!边@次她帶來了“蒸蒸日上”等作品,還在現場教學蒸籠制作技藝。
6月18日,第三十一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幕。圖為香港竹藝藝術家林嘉裕講解自己的蒸籠作品。 黃欣欣 攝
展區一角,舞火龍的龍頭昂首而立,大屏幕循環播放著香港大坑舞火龍的盛況。2011年,大坑舞火龍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每年中秋,香港大坑與薄扶林村的社區成員會共同參與扎作、開光、舞龍及送龍儀式,將祈福納祥的信念代代相傳。
策展人周婉美向記者表示,香港的非遺并非藏在博物館,而是融入日常生活:“吃早茶時的蒸籠、街角的奶茶鋪、中秋的舞火龍……這些才是香港的‘溫度、律動與脈動’?!彼Mㄟ^展覽,讓更多人看見香港非遺的生命力。
本屆博覽會香港館由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游局轄下的文創產業發展處主辦,香港出版總會及香港印刷業商會共同承辦。
(黃欣欣李百加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