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那年,我提前進入企業,開始了上船實習。”集美大學航海學院2019級本科生沈奎曾是集美大學“卓越班”成員,他說:“書本知識和實際操作是有一定距離的。第一次上船,對我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怎么把書本上學到的知識真正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為完善協同育人機制,建立與社會用人部門合作更加緊密的人才培養機制,2018年,集美大學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由學校和合作航運企業“共同確定培養目標、共同建設課程體系、共同制定教學內容、共同實施培養過程和共同評價培養質量”,制定了集美大學航海類專業“卓越工程師2.0”培養方案。
該方案采用“3+1”培養模式,前3年在校完成人才培養計劃的課程內容,第4年由合作航運企業安排船上培訓和崗位見習。
“在加入‘卓越班’之后,學校很快就給我安排了校內導師。在實習時,船長就是我的導師,手把手地在實踐中教我各種設備的正確操作方法和在書本上學不到的竅門。”沈奎說。
“卓越班”采用“校內船長+企業船長”的“雙導師制”引領模式,共同為學生的專業認知、航海素養、職業發展、人生規劃等方面指引,做到學校培養與頂崗任職的無縫對接,面向航運企業輸送應用型航海人才。
“卓越工程師2.0”計劃實施以來,已經有國內知名25家船員管理公司、船東公司與學院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有779名畢業生通過該模式實現100%行業內就業。以中遠海運廣州分公司報到率為例,該校22-24屆畢業生公司報到并上船工作比例分別為100%、97%和87%。
除了“卓越班”,集美大學還根據學生專業的興趣方向以及個人發展規劃,創新開展“多元培養、分類成才”,以“自愿選擇、校企遴選、分類組班、動態考核、合理流動”為原則,在國內同類專業首創“英才班”“智能航海班”等多元化培養模式,同步構建多層次課程體系與匹配針對性師資力量。
“英才班”培養模式構建了“通識教育+專業教育+素質拓展教育”課程體系,設置雙語學習、船舶管理、港口管理、海事管理、案例分析、知識競賽等六大素質拓展模塊,面向海事、港口等涉海類企事業單位培養管理型航海人才。
“智能航海班”著重培養智能航海科學技術的應用與創新能力,專業課程設置上增加智能、計算機、信息化等前沿課程,掌握控制理論、物聯網等方面知識,滿足航海智能化發展與交叉學科復合型人才需求,面向航海類科研院所輸送創新型航海人才。(經濟日報記者 孫慶坤)
(孫慶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