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6月25日長沙訊 6月24日中午,40歲的美團女騎手王時蓉停穩電動車,徑直走向鑫融國際廣場前坪的“新”融e家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這個70平方米的空間里,應急藥箱、充電插座和帶軟墊的歇腳凳整齊排列,墻上50家友好商戶的導覽圖一目了然。
“你看,大米先生吃飯打八折,旁邊修電動車也能打折。”她指著地圖上的紅色標記,指尖劃過“健康證辦理點”的圖標。東塘街道轄區3家省屬醫院將每月定點開展優惠辦證服務。“以后我們不用到處跑去辦證了。”
6月24日,雨花區東塘街道在鑫融國際廣場前坪舉辦“新”融e家·融城共治新就業群體關愛服務暨美團騎手夏季關懷冰飲車活動,為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的騎手們送上夏日清涼,同時搭建起黨建引領下的基層治理新平臺。
活動現場首次亮相的“新”融e家黨群服務中心,70平方米的空間內藏著對騎手需求的精準回應。一樓“紅色之家”配備暖心熱茶、應急藥品、充電插座等基礎服務,墻上懸掛的“友好商戶導覽圖”標注著50家覆蓋醫食住行的服務點位——騎手憑工裝可在大米先生享八折就餐,到指定維修點享受電動車檢修優惠,每月還能在3家省屬醫院及街道衛生服務中心參與健康證集中辦理,單證費用較市場價低40元。而二樓作為美團新入職騎手培訓基地,每周2至3次的職業技能培訓正在為更多新人鋪設成長路徑。活動現場騎手們在參與游戲互動。
陣地內的功能型黨支部與工會驛站實現“一站兩用”,這種“黨建+服務”的設計,讓陣地不僅是物理歇腳點,更成為連接新就業群體與城市治理的精神樞紐。在陣地外場的愛“新”公益集市,來自“金牌幫女郎”志愿服務隊的理發師正為騎手修剪頭發,旁邊電動車維修攤位的志愿者熟練地檢查剎車系統。
“街道孵化的46支志愿服務團隊里,有12支專門針對新就業群體需求組建,并定期舉辦志愿服務活動。”街道樞紐型志愿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同時,東塘街道還創新開設了“東塘吹哨人”二維碼,騎手上報問題可積累積分,1分=1元的規則下,積分可兌換社區托管班、免費電動車維修等權益。騎手們領到了關懷禮包。
“我們積極落實‘黨建聚力·和美星城’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提質行動,打造了一批紅色之家,推出了系列暖‘新’服務措施,推動各類友好場景建設,讓‘渴了能喝水、累了能歇腳、熱了能乘涼’成為騎手的日常。”東塘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做好關愛服務的同時,街道積極引導新就業群體融入基層治理,每季度評選“最美吹哨人”,將車輪上的奔波軌跡織成城市治理的流動網絡。
(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何純 朱友芳|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