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貴州省黔南州長順縣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積極探索“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綠色發展新路徑,形成了以森林康養為特色,林下菌藥、生態種養、特色加工等多業態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綠色已成為發展主色調。目前,森林覆蓋率達64.43%。
盛夏時節,在長順縣擺所鎮城伍村、五星村群山間,金銀花開如繁星般綴滿枝頭。黃白相間的花簇在風中搖曳,沁人心脾的香氣漫過田野。
眼下正值采收旺季,村民們手提水桶穿梭花海,指尖翻飛間,鮮嫩的花苞簌簌落入桶中,合作社加工廠內,新引進的烘干設備高速運轉,工人們忙著將金銀花晾曬、烘干、分裝。這朵朵金銀花,正化作“黃金”,鼓起山鄉百姓的“錢袋子”。
擺所鎮通過引進專業種植公司,在荒山荒坡推廣金銀花種植,不僅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還構建了“種植、加工、康養”一體化產業鏈。這是長順縣踐行“兩山”理論的又一實踐成果。
“目前,擺所鎮金銀花種植面積達3000余畝,盛產期畝產干花150公斤,畝均產值超3000元。”長順縣潤農藥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國淼介紹。
在長順縣廣順鎮國有林場,貴州天仁乙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創新采用“林+菌+藥”復合種植模式,在1000畝松林下規模化發展紅托竹蓀與天麻產業。目前,100畝紅托竹蓀和400畝天麻基地已投產。
“我們公司通過‘公司+科研機構+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每年吸納農戶務工2萬人次,幫助農戶人均增收3.5萬元。”貴州天仁乙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文平介紹。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縣林下經濟利用林地面積達36.608萬畝。其中,林下種植3.496萬畝、養殖10萬畝、采集16.912萬畝、康養6.2萬畝,形成了以紅托竹蓀、天麻為引領的林下菌藥產業集群,松茯苓、多花黃精等傳統中藥材種植面積達5650畝。
目前,長順縣林下藥菌復合種植基地建設項目已成功納入省林業局2026年重點支持清單。規劃至2030年,紅托竹蓀、天麻種植規模將分別擴大至1200畝和600畝,建成1800畝集中連片中藥材標準化示范基地。
長順縣杜鵑湖景區是全國唯一的水上杜鵑花海湖泊,是貴州省唯一的水上杜鵑花景區和原生態旅游休閑度假區,因湖岸山崗上杜鵑花綿延數十里而得名。憑借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成為省級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新地標。湖區森林覆蓋率超90%,森林康養步道長達21公里,負氧離子含量遠超城市標準,堪稱天然的“森林氧吧”。
近年來,長順縣將杜鵑湖作為踐行“兩山”理念,全力構建以養生、生態、康養為核心的產業體系。
杜鵑湖運營總監夏佳威表示:“我們立足豐富的自然資源,堅定‘念好三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戰略定位,致力于打造集生態觀光、文化體驗、康養、水上休閑、研學教育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戶外康養項目。”
如今,在長順,綠水青山間涌動著綠色發展的澎湃動能,正激活鄉村全面振興的“綠色引擎”。長順縣將持續釋放更多生態惠民紅利,引領山區群眾堅定走好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楊忠山|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