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貴州省交旅融合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召開。“十四五”以來,貴州堅持“交通為旅游賦能、旅游為交通增值”的發展理念,加快構建“快進”旅游綜合交通基礎設施體系。截至目前,貴州公路總里程突破22萬公里;鐵路里程4256公里,其中高速鐵路1808公里,即將實現“市市通高鐵”;航道里程3954公里,“北入長江、南下珠江”大通道加快打通;民用航空機場形成“一樞十支”格局,實現9個市(州)全覆蓋,是全國兩個“市市有機場”的省份之一。
貴州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黃強在會上介紹,近年來,貴州強力推進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包括橋旅、路旅、航旅發展,全省3A級及以上景區通三級及以上公路占比達72%,4A級及以上景區通三級及以上公路占比達81%,5A級景區實現高速公路全覆蓋。其中,“橋旅融合”引領山地旅游新范式。貴州交通成體系攻克了山區千米級懸索橋、大跨徑斜拉橋、連續剛構橋等一批關鍵建造技術,形成一整套重大橋隧整體建造技術輸出機制,鑄就貴州橋梁品牌。在景觀設計上,橋旅融合項目充分考慮地域特征,以地方(民族)文化為內核,以橋梁景觀為延伸,以環境景觀為烘托,注重與環境和諧共生。此外,還圍繞世界級橋梁打造世界級旅游標識,打造了壩陵河大橋、平塘大橋和花江峽谷大橋等橋旅融合項目,豐富拓展極限運動、科普研學、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等旅游業態。
“路旅聯動”促進沿線產業新發展。一是聚焦地域特色。結合世界自然遺產地、少數民族村寨、喀斯特地貌等自然、人文資源稟賦,因地制宜打造銅仁梵凈山世界自然遺產地旅游風景道等旅游風景道和一批精品旅游線路。二是強化主題打造。全省高速公路打造了以S63凱雷高速西江服務區、G75重遵復線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大婁山服務區為代表的“交通+”多種產業融合新型服務區。三是深化產業聯動。打造集旅游發展、產業帶動、鄉村振興為一體的旅游公路,湄潭27°茶海路以路為媒、以茶促旅、以旅興茶,被交通運輸部評為“十大最美農村路”,黔東南州“中國鄉村旅游1號公路”獲評“第五屆全球最佳減貧案例”。圍繞“黃小西吃晚飯”“村超”“村BA”等重點旅游資源,加快“多彩貴州1號旅游公路”試點路段建設,年內再打造1000公里美麗農村路,持續豐富路旅融合業態。
近年來,“運游融合”正在打造運輸服務新體驗。為進一步滿足旅游市場小型化、品質化、個性化出行需求,2024年貴陽市率先在全國開展小車小團服務試點,并以點帶面迅速推廣至全省,形成“定制化行程+高品質服務+靈活調度”等多元化、多層次經營模式,深受廣大旅客歡迎。省交通運輸廳運輸處副處長周力介紹,2024年至今年6月,全省已完成小車小團包車訂單11萬單。開展小車小團以來,全省車輛增速迅猛,目前全省已有小車小團車輛2500余輛,其中今年以來新增400余輛。此外,還打造“飛閱貴州·支支串飛”聯程聯運服務平臺。依托“一樞十支”機場布局,創新推出“支支串飛”旅游模式,實現游客快速便捷地穿梭于多個旅游目的地。2024年,推出“干支聯動·支支串飛”航線組合10條,累計開行景區直通車207條,有效串聯起重要景區景點,讓游客充分感受“飛閱貴州”的精彩。
下一步,貴州將繼續按照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決策部署,推動交通運輸與旅游產業化協同發展,不斷優化交通網絡布局,完善交通配套設施,豐富交通旅游產品供給,為貴州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提供堅實的交通保障。(羅思揚|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