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巒疊翠、鼓樓飛檐,走進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肇興侗寨,一座座侗族青瓦木屋鱗次櫛比。村民們大部分在家門口就業,開民宿、賣特產、當導游……生活充實、產業紅火。
2025年3月17日下午,正在貴州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肇興侗寨。
“總書記熱情地對大家說‘貴州來過很多次了,黔東南這邊還沒有來過,這次來看看侗族的鄉親們’,還夸贊侗族人民樸實、勤勞、有文化、有智慧,勉勵大家把鄉村振興做得更好,把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得更好。”談及當時場景,肇興村黨委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陸衛敏動情地說,“我們深深感懷于總書記的關心鼓勵,愈加堅信要抓好特色產業,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更好展現貴州風采。”
陸衛敏介紹,在全村人努力下,近年來當地文化旅游產業加速發展:2024年,肇興侗寨累計接待游客102.7萬人次,同比增長63.4%;旅游綜合收入10.2億元,同比增長63.8%;村集體經濟收入245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約4.16萬元,同比增長12.3%。
非遺相關產業的發展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來到侗鄉特色產業基地,總書記饒有興致地觀看了蠟染工藝流程,同基地負責人、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藍靛靛染工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陸勇妹親切交流。
“我向總書記匯報了我們基地的生產和經營情況,總書記對蠟染合作社堅持顧客至上、質量第一的運營理念給予肯定。”陸勇妹笑著說,去年合作社訂單額突破800萬元,3月以來,線下訂單和研學團隊同比都有明顯增加。
回想創業歷程,陸勇妹感慨萬千:“十多年前,我們開始以傳統手工制作方式研發生產侗族傳統靛染、蠟染、刺繡等產品,到現在共培訓繡娘3000余人,每年帶動全縣123個村寨1200多名繡娘、染娘增收。看到我們的手藝越來越融入現代生活、受到越來越多人認可,我打心里覺得這條產業振興之路走對了!”
最近幾個月,陸勇妹更忙了。6月初,她帶著合作社的產品走出國門,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辦的中瑞建交75周年慶祝活動上向世界展示。回到貴州后,她又馬不停蹄拓展合作社集展示、體驗、教學于一體的新空間,以滿足更多客戶和研學團隊的需求。
“貴州歷史底蘊深厚,紅色文化豐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利用這一優勢,增強文化自信、化風育人,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在貴州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寄語。
深情的囑托,堅定了鄉親們因地制宜打造富民產業的決心:老藝人學著直播教學,年輕人開起旅拍店,非遺傳承人參加中外展銷活動,各類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相繼成立……目前,村里已建設特色酒店、民宿、飯店400多家,培育傳統手工藝企業60多家,帶動村民就業創業2000余人。
“總書記對侗族人民的關懷與勉勵,給了大家無窮的力量,鞭策著我們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賦能鄉村全面振興。”陸衛敏說,“我們將堅持做好文旅融合這篇大文章,在產業發展中促進群眾增收致富,讓鄉親們的‘金飯碗’端得更穩,讓美麗鄉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策劃:張曉松
主編:吳晶晶
記者:徐壯、蔣成、謝環馳
視覺|編輯:朱思明、郝曉靜
新華社國內部制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