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7月28日電(記者 馬思)當前我國智算集群建設正從單點突破邁向系統攻堅的關鍵階段。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國產AI芯片企業燧原科技聯合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人工智能產業工作委員會等聯合舉辦分論壇,政企學界共商破局之策,明確以自主創新為根基、生態協同為路徑的發展共識。
全國政協委員、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王江平在致辭中肯定我國智能算力產業取得的顯著進步,指出算力規模持續提升與應用場景多元拓展為AI技術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他強調國產生態體系培育仍需深化攻堅,呼吁算力芯片企業與科研機構增強緊迫感,加速突破核心技術瓶頸;強化協同合作,深化產學研用融合,共建標準與生態;堅持需求導向,精準對接實體經濟,讓智算真正成為生產力躍升的動力,賦能我國產業高質量發展。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徐文立表示,人工智能是重塑全球格局的核心驅動力,未來要開展三方面重點任務:一是要強化系統思維,推動技術攻關。二要強化"芯片-軟件-應用"全鏈條協同,打通技術落地關鍵環節。三要聚焦實體經濟痛點深化場景賦能,使計算成為產業升級核心引擎。
徐文立呼吁,要凝聚政產學研合力,堅定自主創新,共同筑牢人工智能時代發展根基。
面對政策指引,連續六年參與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燧原科技創始人、董事長、CEO趙立東提出產業實踐方向。他指出,隨著DeepSeek等開源模型推動AI應用爆發式增長,推理算力需求將呈指數級擴張,高能效推理正在成為主流。
“DeepSeek等模型的開源以及后續產品迭代,都驅動著AI應用的爆發式增長。未來對推理算力的需求將是訓練算力的百倍甚至千倍,”趙立東強調。
他指出,算力基礎設施正在走向集群化、系統化。相關的軟硬件技術,包括超節點、網絡技術、全光互聯、低精度、分布式并行計算、虛擬化等,已不再是芯片公司單獨可以完成,而是需要跨行業的協作,多方聚力,構建系統化的解決方案。
“開源開放是必經之路。無論從打破壟斷的角度還是技術發展的角度,都應進一步鼓勵開源發展。開源降低了門檻,讓更多的開發者參與其中,在開源大模型基礎上進行企業級的二次、三次開發,眾人拾柴,各盡所能,可以加速產品開發和產業落地的速度。”趙立東表示。
面對芯片行業“強者恒強”的競爭格局,趙立東表示燧原科技正聯合合作伙伴在算力基建、調度、服務、應用等維度深度協同,全力突破國產智算技術商業化閉環。“攀登科技高峰從無捷徑,但我們已經在路上。”
7月27日,燧原科技宣布發布新一代訓推一體AI芯片“燧原L600”。據燧原科技聯合創始人、COO張亞林介紹,L600定位于極高性能AI算力,主要用于訓練集群和高性能推理,存儲容量達144GB,存儲帶寬達3.6TB/s,互聯帶寬達800GB/s,算力性能對標英偉達H20GPU且大幅超越,未來將用于支持萬卡、10萬卡超大算力集群中心的建設。
據悉,燧原科技目前已在全國多地部署的智算中心正在為國產AI發展奠定堅實地基。2024年底,燧原科技在甘肅省慶陽市建成了國內首個萬卡推理集群,為“東數西算”樞紐節點提供強勁支撐;無錫太湖億芯智算中心則聚焦AIGC、社交共創、生物醫藥與智能制造等應用場景,構建服務新質生產力的AI算力平臺;宜昌點軍智算中心通過跨區域、跨網絡算力調度,為政務、金融、教育等行業提供高性價比的AI服務,實現AI算力的高效供給與跨域共享。此外,燧原科技還在成都、天津、貴州等地落地,這些智算中心以多樣化部署形態和跨行業支持能力,構成了燧原國產智算布局的重要支點。
論壇同期發布由人工智能產業工作委員會指導、燧原科技聯合賽迪研究院等十余家機構編制的《智算集群產業發展與未來趨勢研究報告》。報告指出,萬億級參數大模型正驅動全球智算需求爆發,我國需通過適度超前建設基礎設施、強化智能運營能力、統籌訓練推理需求、共建標準生態體系四大方略,推動智算集群與AI產業深度融合。這一智庫成果為政策部署與企業實踐提供了系統化實施路徑,標志著我國智算系統建設進入生態協同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