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7月30日電 (記者 李夢涵) 7月26日下午,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主辦的第二期"科聚新聲"網絡新媒體主題沙龍在國家科技傳播中心成功舉辦,本期沙龍以"AIGC驅動下:科技傳播的破局與新生"為主題,聚焦人工智能技術在科技傳播領域的創新應用,邀請在人工智能與大模型領域擁有豐富從業經驗的專業人士分享觀點與見解。本次活動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品牌傳播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柳緒綱主持,中國科技新聞學會、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有關負責同志出席。
在主題報告環節,兩位行業專家分享了AI大模型領域的前沿洞察。快手研究院院長助理、研究員農雅晴以"從可靈視頻生成看科技傳播的未來"為題,系統介紹了快手自研的可靈視頻生成大模型。她從生成效果、技術特點及市場反響三個維度展開,不僅展示了當前的技術突破,還對視頻生成大模型的演進路徑和商業化前景進行了深度研判。百度主任架構師、文小言策略和工程架構負責人樊中愷則聚焦文本生成領域,通過"大模型在文本創作中的應用探索"主題演講,全面解析了文小言語言大模型的技術架構,從模型協同生態、模型協同生態、模型調度決策等多個方面闡釋了文小言的技術路線與創新特點,并展望了生成式寫作在語言大模型賦能下的多元化應用場景。
隨后的圓桌論壇以 "AI重構內容生態:'替代者'還是'賦能者'" 為議題展開熱烈討論。快手科技副總裁余敬中、百度文小言社區運營負責人廖東韜、揚翼AI說創始人楊毅、科記匯總編輯張子鵬、牛人智能創始人于繼生等常年深耕人工智能領域的專業人士齊聚一堂,分別從內容創作、知識傳播、創業孵化等維度探討了AI的賦能價值,并分享了各自對人機協作未來趨勢的獨到見解。
在互動環節,與會觀眾圍繞大模型技術應用與行業發展踴躍提問,不僅向專家請教了大模型在具體場景的落地實踐問題,還與專家共同探討了行業面臨的算力成本、數據安全、商業化路徑等核心挑戰。
"科聚新聲"網絡新媒體主題沙龍系列活動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策劃主辦,旨在匯聚學界與業界智慧,深入探索新媒體環境下科技傳播的融合與創新之道,從而助力提升科技傳播的廣度、深度與創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