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務川自治縣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足球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近年來,該縣依托豐富勞動力資源,足球產業歷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有到優的跨越,已形成5家企業集群,年產能突破1600萬個,產品遠銷五大洲,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從無到有:返鄉創業點燃產業火種
2017年前,務川足球產業尚屬空白。當年,在浙江打拼20余年的田太強帶著技術返鄉,創辦康鴻體育,實現當地足球產業“零的突破”。此后,迪克體育、共贏體育等企業相繼落戶大坪工業園區,形成5家專業球類生產企業集群。這些企業并非簡單疊加,而是通過生產分工協作、市場資源共享,構建起互補共贏的產業生態,筑牢了發展根基。
從小到大:規模擴張激活民生動能
產業規模的跨越式增長成為務川足球產業的鮮明標簽:2017年球類產品年產量僅300萬個,2023年已突破1600萬個。伴隨規模擴張,產業創造超1000個就業崗位,涵蓋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和鄉鎮富余勞動力。通過技能培訓,當地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在穩定增收中找到價值歸屬感,形成“產業興、就業穩、民生富”的良性循環。
從有到優:質效升級邁向高端賽道
從低端代加工到中高端制造,務川足球產業實現品質與市場雙躍升。目前,當地企業已與得力、鴻星爾克等知名品牌達成合作,70%產品遠銷巴西、波蘭等國;內銷端則推出融合仡佬文化的定制足球,精準對接消費升級需求。生產模式從被動代工轉向自主生產,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
下一步,務川將圍繞“集聚集群、產業提質、賽事賦能”三大方向發力:引進皮料、橡膠等上下游企業,完善產業鏈;打造仡佬文化足球品牌,拓展校園及國內市場;培育校園足球賽事,爭取市級以上比賽落戶,推動“產、賽、文”融合發展,讓大山里的足球產業走向更廣闊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