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8月1日電 7月3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在新疆庫爾勒召開科技援疆工作會議,擘畫研究所"十五五"科技援疆工作高質量發展藍圖,為助力新疆農業生產安全提供強力科技支撐。
新疆地理位置特殊,與八國接壤,邊境線長達5700公里,是我國外來生物入侵最嚴重的地方之一;農業結構特殊,依托獨特的光熱資源和灌溉技術,形成了以棉花、林果、糧食為主的特色產業體系,造就了特殊的病蟲害問題。因此,新疆作為祖國"西部糧倉",長期面臨農業生物安全挑戰,迫切需要注入植物保護科技創新力量,助力和推動新疆農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會上,與會院士專家充分肯定了植保所40多年來科技援疆工作取得的成績,并提出要重點開展新疆外來入侵生物防控研究,研發適配新疆農業生產特點的植保新技術。植保所總結了在新疆開展外來入侵生物、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等防控工作成效。針對新疆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新形勢新需求,植保所將進一步通過庫爾勒基地和國家農業生物安全科學中心西北中心"雙輪"驅動,以輻射全疆的試驗站點為支撐,持續加強在疆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推進與新疆相關單位聯動協作,聚焦外來入侵生物和"綠洲"農業重大病蟲害防控,開展系統攻關,并以河西走廊張掖和天水試驗站點為抓手,扼守有害生物向內陸擴散蔓延"咽喉",為促進新疆農業可持續發展、保障農業生物安全提供科技支撐。
中國農業科學院吳孔明院士、石河子大學陳學庚院士出席會議,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新疆農業農村廳等單位的領導專家100余人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