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8月4日電 隨著柔美的音樂聲緩緩落下,潔白的百合花鋪滿整個舞臺,雷鳴般的掌聲在觀眾席間爆發。8月1日至3日,上海芭蕾舞團原創芭蕾舞劇《百合花》在國家大劇院上演,觀眾在極具感染力的舞臺呈現和海派芭蕾的細膩演繹中,共同見證了這部經典文學在新時代綻放光彩。
作為上海市重大文藝創作委約項目,舞劇《百合花》改編自茹志鵑1958年發表的同名小說,匯聚國內頂尖主創團隊,以獨具特色的海派芭蕾語匯詮釋革命年代的青春信仰,用細膩動人的肢體語言呈現文學原著中的情感世界。
隨著北京站演出的開啟,《百合花》這部在上海收獲如潮好評的佳作,正走向被全國更多觀眾認識與喜愛的藝術之旅。
今年適逢茹志鵑誕辰一百周年,上芭邀請著名作家王安憶擔任編劇,著名編導王舸擔任總編導,賦予經典文學深邃綿長的詩意表達。三年時光凝練成詩,主創團隊以非凡的藝術創造力,在致敬傳統的同時進行大膽創新,以小人物、小故事展現大情懷,實現了文學經典向舞臺藝術的創造性轉化。
在編劇王安憶看來,《百合花》就像一泓清泉,用一床被子、三個年輕人的故事,為當代青年提供了干凈、純粹的力量。總編導王舸注重生活化的細節,這種創作理念對演員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他們在保持芭蕾藝術性的同時,具備細膩的戲劇表現力。王舸評價三位主演的表演很細膩,他們的肢體語言、情緒表達都很"有戲"。
從文學到電影再到芭蕾舞劇,《百合花》歷經不同藝術形式的演繹,其魅力歷久彌新。此次上海芭蕾舞團的創作不僅是對經典文學的當代詮釋,更是對海派芭蕾創新發展的生動實踐。頂尖主創團隊不斷突破傳統舞劇的表達邊界,以創新的藝術語言、富有層次的人物刻畫,使《百合花》在融合紅色文化、海派文化的同時,展現出江南文化的溫婉韻味和浪漫情懷。
劇中,輕喜劇色彩的"借被子"場景、唯美動人的雙人舞、氣勢磅礴的群舞、充滿江南風情的染坊群舞等層層鋪展,上芭青年演員們以足尖為語,塑造出一個個生動鮮活、具有青春美感的人物。
上芭團長季萍萍表示,青年演員在日復一日的排練中不斷成長,在《百合花》中譜寫出對青春、生命與信仰的崇高禮贊。《百合花》是上芭用海派芭蕾講述中國故事的一次深情探索,是繼《白毛女》《閃閃的紅星》等紅色題材作品后推出的又一原創力作,展現出如同百合花般純粹真摯的人性之美、溫暖質樸的人情之美和蓬勃堅韌的生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