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
受影響的秋作物包括花生玉米水稻等
據了解,受影響的秋作物主要包括花生、玉米和水稻。目前,花生正處在開花下針 到果實膨大的時期,是水分需求量大,也是反應最為敏感的時期。玉米正處在 抽雄吐絲 到灌漿結實的時期,這一時期持續少雨又疊加干旱,對玉米開花授粉和籽粒灌漿不利,很容易造成花粉活性降低、授粉不良,出現缺粒、禿尖等情況。再來看水稻,目前南方晚稻處于苗期,中稻進入孕穗期,高溫熱害風險可能導致抽穗困難、影響灌漿結實。
河南多站點連續超30天沒有有效降雨
當前,河南旱情主要分布在豫南和豫東地區的駐馬店、周口、南陽等地。氣象監測顯示,這些站點已經連續超過30天沒有有效降雨。7月河南全省平均氣溫達30.5℃,較常年異常偏高3.2℃,達到64年來的同期最高值,全省41%的氣象監測站點出現重度以上氣象干旱。在駐馬店遂平縣,全縣70萬畝玉米田正急需澆灌。
河南遂平:70萬畝玉米"口渴" 全域抗旱保秋糧
記者手中的玉米葉子明顯顏色枯黃,已經停止了生長//目前全縣11座水庫全部開閘放水。但放也得是有水才行,我們了解到,汝河遂平段水位急劇下降,部分河床已見底。當地的一位80多歲的老人家告訴我們,從來沒見過汝河的水位這么低過。 我們了解到,遂平縣當前的旱情下,在普遍應用噴灌這樣一種節水技術,一臺單程300米的噴灌機,一天可澆地100多畝,相比大水漫灌可節省60% - 70%的水。//根據氣象部門預測,明天開始遂平地區會有降雨,希望能對旱情起到緩解作用。
安徽:引江濟淮等多舉措 為農田"解渴"
安徽省宿州、亳州、淮北、阜陽、蚌埠等地發生旱情。引江濟淮工程今年先后四次開展向淮河流域調水,已累計調入5.71億立方米。
蚌埠市懷遠縣目前全天候開啟電灌站,同時對溝渠進行疏浚清淤作業。在懷遠縣的一處玉米田塊里,水肥一體化滴灌設備正在高效運轉。阜陽市潁上縣的70萬畝水稻,即將進入拔節孕穗期,當地充分利用淮河水資源進行灌溉。農技人員還通過“日灌夜排”模式,白天進水,晚上放水,讓有限的水源在田間循環利用,避免浪費。
今后三天:河南等地的高溫干旱有望暫時緩解
根據天氣預報,今后三天,主雨帶將從西北、華北向黃淮、江淮到四川盆地一帶轉移,河南等地的高溫干旱有望得到暫時緩解。 中央氣象臺8月5日18時發布暴雨橙色預警:預計,8月5日20時至6日20時,四川東南部、重慶西南部以及河南西部和東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
安徽:引水超千萬立方米 全力抗旱
在安徽,持續的干旱少雨天氣給農作物生長造成影響,面對旱情,當地實施多種舉措供水灌溉,抗旱保收。
針對高溫干旱天氣,懷遠縣全天候開啟電灌站,組織施工人員開展打井、洗井作業,同時對溝渠進行疏浚清淤作業,目前已累計疏浚溝渠30公里。
入汛后,皖北地區降雨稀少。為保障抗旱用水和沿線供水安全,懷洪新河管理局于7月22日緊急啟用南水北調東線水源。7月23日,正式啟動第五輪調水工作,固鎮站、婁宋站、宿州站、四鋪站依次開啟,向宿州、淮北兩市輸水,截至目前已實現調水1438萬立方米。據了解,第五輪調水工作預計8月10日結束。
河南:抗旱保秋糧 多措并舉引水灌溉
連日來,河南持續遭遇高溫干旱天氣,給農作物生長帶來不利影響。為減少旱情影響,河南各地迅速行動,統籌調配資源,保障農田灌溉用水。
在河南鄲城雙樓鄉大趙村,當地組織的抗旱幫扶隊與村民密切配合,制定引水方案,通過調配水泵、發電機等設備,從附近水源地抽水至農田溝渠灌溉系統,及時為受旱農田輸送水源。面對旱情,鄲城縣雙樓鄉主動對接水利、應急、電力等部門,成立幫扶隊、機井搶修應急隊,隨需隨調。目前,鄲城縣應急管理部門已準備永磁泵、水泵、小型發電機等,并成立了抗旱應急專班,開展緊急引水工作。
受持續高溫少雨天氣影響,河南淮濱縣農田旱情也逐步顯現。當地有著近50年歷史的灌溉渠,在豬拱城排澇站的助力下,將淮河水引入田間。
為讓“老渠”發揮“新威力”,此前,淮濱縣對豬拱城排澇站及配套渠道進行了全面檢修。工作人員更換了排澇站老化的水泵機組,清理了渠道內的淤泥雜物,對電路系統進行了升級改造。除了保障灌溉水源,今年以來,當地還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指導農戶科學灌溉,協調電力部門開辟抗旱用電綠色通道,水利、農業等部門聯動調度水源,形成了“引、蓄、提、灌”一體化的抗旱格局。據了解,從7月初到8月4日,河南全省已經累計澆灌農田1.24億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