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第一機床總廠是新中國制造業企業自主研發創新的典型代表,是中國機床行業“十八羅漢”中僅存的三個完整保留老廠區的工業遺存之一。
如今,它傳承天津工業歷史記憶,以智能科技、工業設計、數字經濟、文商旅融合為方向,打造天津工業遺存城市更新文商產創新地標。8月9日,“何以中國·和合共生”網絡主題宣傳系列活動走訪“津一·park”城市更新項目。
園區的入口處,原前蘇聯專家樓變身“津一會客廳”,大大小小的齒輪形成了這里獨特的裝飾風格。園區內,職工食堂幾個字和紅色五角星帶著歲月感,紅色的磚墻和籃球場保留原樣,仿佛訴說著那段熱火朝天的生產歲月。
走進天津機床工業博物館,保存完好的機器已經穩穩地“站”在展臺上,似乎等待著為人們講述這里的工業傳奇。原第一機床總廠“金三”車間是毛主席視察過的地方,目前被改造成集工業科普、紅色教育、親子研學、休閑觀光為一體的都市工業博物館。
博物館特別設立河東工業歷史展區,通過精心設計的展板、豐富的圖文資料,勾勒出昔日海河東岸工廠林立的壯闊圖景,記錄了老工業基地的光榮歷史,激發出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
其中,我國第一臺由齒輪傳動運動的C620車床是館內的鎮館之寶。這臺機床是我國第一臺仿蘇IA62全齒輪傳動車床,應用最為廣泛。這座機床由原天津示范機器廠——天津第一機床總廠前身在1953年12月27日試制成功,1953至1955年生產,主要用于加工軸、盤、套類工件的內外回轉表面、端面和螺紋,被譽為“明星機床”,印在1960年版2元人民幣上車床的原生型就是它。
另一件珍貴的藏品是海鷗表博物館向機床工業博物館捐贈的“中國第一只手表”——“五星表”復刻款。1955年3月24日下午5點45分,中國第一只手表在天津誕生,中國制表工業新紀元由此開始。2025年,海鷗表將中國首枚機械表進行了復刻,推出中國第一只手表“五星表”的復刻款。
作為國內少有的機床專題博物館,這里不僅是機械愛好者的知識寶庫,更是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實踐課堂。館內還特別設置了互動體驗區,市民可通過操作微型機床模型、參與機械原理拆裝、觀摩數控雕刻演示等活動,更加直觀地體驗到“金屬與智慧的對話”。
紅磚墻的紋路里,仿佛還嵌著 70 年代工人的腳步聲 —— 他們推著零件車穿梭的身影,在光影里忽明忽暗;而那些靜立的機床,齒輪間仍藏著當年的轟鳴,一呼一吸間,全是那個年代的工業記憶。園區中,項目的開發和商戶的入駐還在陸續進行中。相信未來,這里會成為攝影愛好者、歷史迷的全新打卡地標。
荔枝新聞中心記者/常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