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青年學子積極響應號召,爭當排頭兵,踴躍赴基層開展暑期三下鄉支教活動,為實現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2025年7月14日至7月27日,為助力地方基層發展,糧安民裕實踐團一行8人在西南財經大學謝小蓉副教授的帶領下,依托鄉村振興博士服務站,在中江縣集鳳鎮中心學校石泉分校針對7村80余名中小學生開展為期14天的線下支教活動,期間團隊合理分工,同期圍繞“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和“高標準農田建設”走訪入戶開展調研活動。同時于8月9日至9月8日開展為期21天的線上學習打卡活動。
圖1實踐團師生與政府工作人員于中江縣政府大樓前合影
以專業優勢為筆,書寫“財經啟蒙”詩篇
實踐團充分發揮西南財經大學的學科優勢,精心設計了一系列貼近生活、激發興趣的經濟學啟蒙課程。團隊以“網絡財產安全”、“壓歲錢理財大冒險”、“生活中的理性消費”等生動主題切入,隊友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互動游戲,提醒大家在生活中注重網絡財產安全、學會存儲和理性消費。
圖2指導老師謝小蓉副教授利用“壓歲錢存儲”現象講解經濟學知識
圖3實踐團成員引用“天生我材必有用”講解經濟學知識
以非遺傳承為光,點亮“文化振興”燈塔
團隊將極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集鳳藤編竹扇工藝引入課堂。實踐團特別邀請了當地經驗豐富的藤編手藝人擔任導師,指導孩子們學習選料、劈篾、編織、定型等傳統工序。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親身感受家鄉文化的魅力,增強了作為文化傳承者的自豪感與責任感,讓非遺的種子在年輕一代心中生根發芽。
圖4學生非遺竹扇作品展覽
以學業輔導為譜,奏響“知識解惑”樂章
實踐團除了線下14天為孩子們教授英語、數學課程和作業輔導外,線上也開展了相關的學業幫扶計劃。8月4日至8月8日周一到周五,實踐團安排了5場1小時的線上數學講座:《分數的誕生、發展、運算與巧算》、《代數、方程、函數》、《列方程與解方程》、《圓、扇形、圓環以及平面幾何的深化》、《統計與概率》,幫助同學們更好理解知識重點。
8月9日至9月8日,實踐團聯合家長開啟線上每天一小時伴學“每一時光.支教收心打卡”,活動旨在幫助同學們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老師們的督促和輔導下,同學們自覺在每日1小時內完成暑期作業、練字、背單詞或寫數學計算題等任務。每天一小時的線上投入,看似微小,卻能通過“抗遺忘重復”“深度理解”“熟練度訓練”和“信心積累”,讓基礎從“零散模糊”變得“系統扎實”。長期堅持,會成為后續數學學習的法寶。
圖5實踐團成員在自習課為學生輔導作業
以實地調研為基,架起“校地溝通”橋梁
作為西南財經大學鄉村振興博士服務站的重要實踐力量,糧安民裕實踐團此行不僅承載著支教使命,更肩負著深入調研、服務地方的責任。在支教間隙,博士團隊成員將深入中江縣各村的田間地頭和農戶家中,圍繞“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糧食安全”、“高標準農田建設”等主題開展調查研究,力求形成具有針對性的調研報告和決策咨詢報告,為基層貢獻青春力量。
圖6實踐團師生與中江縣組織部、發展改革局、農業農村局、財政局開展座談
圖7實踐團成員入戶開展調研
西南財大糧安民裕實踐團走進中江縣集鳳鎮中心學校石泉分校,是一次高校師生下沉鄉土、服務基層的生動實踐。當大學的書卷氣與鄉村的泥土香深度交融,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石泉學子眼中閃爍的求知光芒,更是在人才、知識與鄉土深情互動中,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所注入的蓬勃活力與無限希望。(糧安民裕實踐團 羅詩月、謝吉)
以上內容為推廣信息,所涉及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消費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