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8月14日電 (記者 譚英姿 鄧蕊)重慶長壽區是全國唯一以“長壽”命名的城市,位于重慶東部,地跨長江南北,緊鄰兩江新區,是現代化渝東新城,也是重慶陸路交通樞紐和長江上游重要港口城市。
作為國家首批環都市區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西部地區重要的鋼鐵和綜合化工基地,國家級長壽經開區管理服務面積129平方公里,入駐企業957家,致力建設世界一流的化工產業集聚區,榮獲國家綠色園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等稱號,在2024年全國695家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評估中入選前30強。
主導產業集群發展、特色鮮明,依托重鋼、川維、巴斯夫、恩捷、華陸、愷迪蘇等國際國內有較大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形成了天然氣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材料及裝備制造、先進鋼鐵材料、硅基新材料、數字健康等產業集群,獲批歐洲重慶中心新材料產業基地,落戶世界500強企業29家、跨國公司69家、上市公司64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69家、科技型企業1349家。
園區內的中國石化集團重慶川維化工有限公司(原四川維尼綸廠)是上世紀70年代,為解決人民吃飯穿衣問題,經毛主席、周總理親自批準引進的四大化纖項目之一。經過50多年的改革發展,現已成長為國內最大的、中國石化唯一的、最具代表性的天然氣化工企業,也是重慶市制造業材料(化工)領軍企業及高端聚烯烴產業鏈長企業,正全力打造世界領先的特色精細化工和新材料公司。
公司現年加工天然氣能力15.5億立方米,主要產能包括年產甲醇77萬噸、醋酸乙烯(VAC)50萬噸、精醋酸甲酯21萬噸、合成氨20萬噸等基礎化工產品;年產聚乙烯醇(PVA)16萬噸、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VAE)12萬噸、維綸纖維1.5萬噸等精細化工;99.999%的高純氫氣(3000Nm3/h);以及合資的50萬噸/年醋酸、10萬噸/年醋酸酯等產品?,F有的10大類160多個主要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及全球60多個國家,國際化營收占比近四分之一,其中聚乙烯醇(PVA)有著近40年的出口歷史,是國內最大的聚乙烯醇(PVA)出口商(占國內出口總量40%)。
中國石化集團重慶川維化工有限公司的氫氣純化裝置 (攝影 譚英姿)
該公司的氫氣純化裝置是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燃料電池車用氫供應中心,采用中國石化自主提純技術,以天然氣副產氫氣作為原料,集氫氣提純、加氫為一體,具有氫氣純度高、綜合成本低、能耗低和碳排放低等優勢,是當前國內技術路線較先進、經濟和環保的一體化制氫加氫項目之一。滿負荷運行條件下,每天可向社會供應純度為99.999%的高純氫6400公斤,可滿足260輛氫燃料物流重卡用氫需求,重慶地區市場占有率超80%,為成渝氫走廊和西部氫谷建設,提供基礎配套,助力我國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該項目入選重慶市“綠色低碳案例”。
3.5萬噸/年廢硫酸再生利用裝置采用中國石化自有烷基廢酸制酸回收技術,建成一套廢硫酸再生循環利用裝置,廢硫酸經高溫焚燒裂解、凈化、干吸、轉化等工序,生產出合格硫酸產品,返回上游生產裝置,產品硫酸回收率達到98%以上,不僅實現了硫元素在公司內部循環使用,而且每年創造經濟效益達到8000余萬元。該項目入選重慶市“無廢企業典型案例”。2025年在生態環境部公布的“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先進典型名單中,作為中國石化唯一入選案例被評為環保設施開放先進典型案例。
園區內另一家代表性企業是愷迪蘇(重慶)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于2020年9月14日,專注于新型蛋白質資源生產,是法國安迪蘇集團和美國愷勒司公司共同建立的全球首個莢膜甲基球菌蛋白規?;a基地。公司主產品為斐康?蛋白,是利用天然氣為唯一碳源和能源、通過微生物發酵獲得的一種新型單細胞蛋白產品,該技術是對天然氣資源的創新利用,使之進入人類食物鏈,并且生產過程無需耕地,僅耗費極少的水資源,充分踐行“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愷迪蘇(重慶)有限公司的產品(攝影 譚英姿)
莢膜甲基球菌蛋白生產過程清潔綠色,主要原料為天然氣,不占用人類食物鏈資源,不破壞海洋漁業資源,同等蛋白產量下從占地、耗能角度來看,均為最經濟的生產選擇。與天然氣作燃料的傳統用途相比,利用天然氣生產單細胞蛋白可減少約40%的CO2排放量;根據生命周期評價結果,生產同等量的蛋白,甲烷氧化菌單細胞蛋白的碳足跡僅為牛肉蛋白的2%~5%,為家禽蛋白14%~25%;單細胞蛋白的生產能力可高達1000噸/年/畝,蛋白生產能力約為大豆生產能力的9000倍;生產過程中,發酵和固液分離都是在無菌條件下進行,且固液分離后的液體部分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可以被循環利用于發酵工段,廢水排放量非常少。
公司于2022年10月正式投料試車,莢膜甲基球菌蛋白于2024年經農業農村部批準為新飼料原料,并增補進《飼料原料目錄》,同年取得《飼料生產許可證》。未來公司將持續深耕新型蛋白質領域,逐步向寵物飼料及可食用蛋白質資源方向拓展,助力我國糧食短缺問題的解決,為保障糧食安全注入產業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