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90年代的原封不動,價格數字都帶著那個時代的氣息。"王府井工美大廈的工作人員輕輕拂去一個錦盒上的薄塵,露出泛黃的價簽 —— 1999年的墨跡依然清晰。
在工美大廈四層"予尋京喜"藝術非遺旗艦店內,一場名為"時光寶藏"的特展正在進行,同時,位于大廈三層非遺館與四層予尋京喜店的"老庫底"市集也正進行的如火如荼。展柜中,一批從庫房深處整理出的玉雕、牙雕、景泰藍等工藝精品,帶著九十年代出口創匯時期的獨特印記,以原封未動的價格等待著新一代收藏者的發現。
步入特展區,展品如同工美歷史的生動注腳。一件標志性景泰藍賞盤映入視野,標價牌上依然保留著當年用鋼筆填寫的編號和價格。"這類作品在90年代主要面向海外市場,當時出口訂單需求旺盛,工美匠人們經常徹夜趕工。"現場負責人介紹道。
這些"老貨"的標簽背后,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上世紀九十年代,作為北京工藝美術行業的龍頭,工美大廈承載著為國家創匯的重任。其生產的玉器、文玩、雕漆等工藝品因技藝精湛而廣受國際市場歡迎,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
此次展售的作品均保留原始價格,涵蓋雕漆、景泰藍、翡翠臺屏等品類。其中,行內俗稱"鬼工球"的猛犸牙球擺件巧奪天工,制作相當繁復,工藝要求極高。共有三十余層,用一塊完整的猛犸象牙雕刻成球狀。通體潔白細膩、雕刻精湛。景泰藍君子蘭瓶以銅胎掐絲琺瑯工藝打造,花蕊點藍細膩生動,是承載傳統技藝與時代審美的經典之作 ;雕漆窩角捧盒則以木胎大漆工藝制作,異形弧面轉折對于工藝的要求很高,老貨歷經歲月,漆面形成溫潤深沉的包漿,雕刻漆面細節處可見手工打磨痕跡。這些作品不僅展現技藝高度,更承載了北京工藝美術行業為國家創匯的時代縮影。
"現在能以當年的價格收藏這些作品,機會十分難得。"一位專程趕來的收藏家仔細端詳著一件脫胎雕漆嵌寶作品,"我就是來找牛這個題材的,正好看到了這件脫胎雕漆老物件兒。這工藝水準,現在的新活兒是無法呈現這樣溫潤厚重的質感的,價格也早已不同。"
近年來,隨著"國潮"興起,這些曾被忽視的傳統工藝重新獲得關注。2023年6月,工美集團創立面向年輕消費群體的非遺新消費品牌"予尋YUXUN",作為予尋YUXUN品 牌的首個實體化實踐成果,坐落于工美大廈四層的"予尋京喜"——藝術非遺中國禮物旗艦店也于2025年3月19日正式開業。
"每一件老貨都承載著工藝品的物質價值與時代記憶的精神價值。" 工美大廈總經理龐爽的話語,道出了老商場的獨特價值 —— 它們不僅是商品交易的空間,更是城市文化記憶的容器、消費活力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