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上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學院“星火長明”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兵分兩路,分別前往“英雄之城”南昌與“轉折之城”遵義,開啟以“宣揚紅色革命故事,傳承英雄楷模精神”為主題的紅色之旅,在實踐中傳承革命精神,賡續(xù)紅色基因。
“英雄之城”——南昌篇
(一)紅韻初觸:從美術館到紀念塔,青春與歷史的隔空對話
7月7日,實踐團隊首先抵達南昌美術館,盡管沒能進入館內(nèi)參觀,但美術館標志性的建筑外觀吸引了隊員的注意力。美術館的外觀現(xiàn)代簡約,幾何線條與光影交織,既彰顯藝術氣息,又融入紅色文化氣息。隊員們紛紛拿出手機,嘗試將這份獨特的美麗留存下來。
隨后實踐團隊到達了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前。一眼望去,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靜靜矗立在八一廣場中心,在夜晚燈光的映襯下,“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九個鎏金大字熠熠生輝,散發(fā)著莊重的氣息。團隊成員懷著崇高的敬意,走到紀念塔前,向革命先烈們表達自己真摯的敬意。
站在紀念塔下,隊員小張感慨道,“他們的青春,是在槍林彈雨中選擇向前沖鋒?!币餐ㄟ^這次參觀更加堅定了入黨的決心。
(二)史跡尋蹤:于起義紀念館內(nèi),青年與先烈的精神共鳴
踏入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厚重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團隊成員依次參觀了“危難中奮起”、“偉大的決策”、“打響第一槍”、“南征下廣東”、“轉戰(zhàn)上井岡”、“群英耀中華”六大板塊。泛黃的戰(zhàn)地影像里,年輕戰(zhàn)士的眼神透著堅毅;銹跡斑斑的步槍上,仿佛還能嗅到當年的硝煙;革命者的家書中,“為家國舍小我”的赤誠滾燙依舊。這些沉默的展品,讓隊員們得以穿透時空,觸摸到歷史的脈搏——原來“第一槍”的巨響背后,是無數(shù)人以青春為炬、以生命為火的奮不顧身。
通過參觀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隊員們深刻理解了八一精神的內(nèi)涵,紛紛表示將銘記先烈事跡,傳承紅色基因,以奮斗姿態(tài)踐行青年使命,讓八一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光彩。
(三)童心向黨:于七彩課堂中,星火與成長的溫暖相承
7月8日下午,團隊走進南昌縣愛心志工協(xié)會,正式拉開了“血色豐碑:從烽火征程到勝利榮光”愛國主題宣講的帷幕。宣講人鄭奧鵬通過幽默的語言和形象的動畫向孩子們講述了長征及其精神,極大地激發(fā)了小朋友們的興趣,他們積極舉手發(fā)言,課堂氛圍十分融洽。
授課結束后,團隊開展折紙飛機小游戲,讓小朋友們休息的同時也鍛煉了動手能力。團隊成員一步一步的示范,耐心地陪伴他們完成手工制作。在最后的紙飛機展示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都洋溢著自豪的笑容,紛紛向鏡頭展示他們的紙飛機。
7月9日下午,實踐團以《那年那兔那些事》開啟了今日的課程。講解人鄭澤祎、孟瑞祿結合動畫和PPT,接力向孩子們講述了南昌起義的歷史及精神。他們激情的宣講打動了孩子們,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播下了一顆紅色的愛國種子。
順勢而來的“一刀剪出五角星”剪紙活動將本次授課氣氛推向高潮。團隊成員手把手指導孩子們將A4紙折疊成指定的形狀,并且?guī)椭⒆觽冄刂囟ǖ闹本€將星星剪出來。當孩子們把紙張打開,看到一顆完美的五角時,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7月10日下午,實踐團來到南昌縣藍天愛心志工協(xié)會,再次與孩子們相聚。作為本次系列活動的收官課,主講人孟瑞祿用精心準備的動畫生動地講述了抗日戰(zhàn)爭的歷史?;顒拥淖詈螅瑘F隊成員與孩子們合影留念??扉T按下的瞬間,不僅定格了三天的相聚,更將紅色的記憶與傳承的種子,悄悄封存在了每個人的心里,為這場跨越三日的紅色課堂畫上了溫暖而厚重的句號。
此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星火長明”社會實踐團的南昌紅色之旅,如同一束穿越時空的光,照亮了歷史與當下的交匯點。當年輕的身影佇立在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前,當他們的目光掠過紀念館里泛黃的照片與銹跡斑斑的武器,歷史不再是教科書上冰冷的文字,而成為了可觸可感的溫度。那些在槍林彈雨中沖鋒的青春,那些在危難中奮起的決絕,通過一件件實物、一個個場景,與當代青年完成了一場跨越近百年的對話。
“轉折之城”——遵義篇
(一)仁心仁術:從醫(yī)者故事里,青春與堅守的心靈相契
7月 12日,團隊成員前往遵義市播州區(qū)太陽莊專程拜訪了“最美鄉(xiāng)村醫(yī)生”廖信榮。
當日下午,團隊抵達廖醫(yī)生的診所時,他正閉目小憩。見眾人到來,廖醫(yī)生立刻起身,熱情地招呼大家入座,隨后便與團隊展開了深入的采訪交談。
談及為何放棄城市工作回到農(nóng)村,廖醫(yī)生的話語樸實而堅定:“我曾在遵義工作一年,第二年家人食物中毒的經(jīng)歷,讓我深切感受到村里醫(yī)療條件的落后。從那時起,我便決定回來,用自己的力量守護鄉(xiāng)親們的健康?!彼ΨQ,披星戴月出診早已是家常便飯:“只要村民有需要,無論是電話求助還是托人帶口信,我都會第一時間趕去診治。”被問及如何在數(shù)十年工作中堅守初心,廖醫(yī)生坦言:“我對自己的定位很簡單,追求也很純粹。鄉(xiāng)村醫(yī)生嘛,不求別的,只要擺好心態(tài),守好這一方百姓,日子就過得踏實知足。”
采訪中,廖醫(yī)生還興致勃勃地向團隊展示了各類中藥材,并結合自身經(jīng)驗對年輕人的生活提出建議:“《黃帝內(nèi)經(jīng)》里的養(yǎng)生智慧值得借鑒,年輕人要順應天地陰陽、四時規(guī)律,比如夏天別貪涼,冰啤酒、冰鎮(zhèn)食品吃多了傷胃;飲食要跟著季節(jié)走,作息更要規(guī)律,再加上堅持鍛煉,身體才能硬朗?!?/p>
更令人動容的是,廖醫(yī)生一家都投身于鄉(xiāng)村醫(yī)療事業(yè):愛人與他同為鄉(xiāng)村醫(yī)生,大兒子也立志繼承父業(yè),正在潛心學習針灸。團隊成員們聽著他的講述,心中滿是敬佩——他主動放棄優(yōu)渥條件回到農(nóng)村,不僅自己扎根基層,更帶動全家接力服務村民,用行動詮釋著“醫(yī)者仁心”。
采訪結束時,因診所位置偏僻,廖醫(yī)生特意開車將團隊送到鎮(zhèn)上。分別之際,他笑著揮手道別,溫暖的笑容里滿是鄉(xiāng)土醫(yī)者的熱忱。
(二)轉折回響:從會址展廳到舞臺光影,初心與征程的深度共鳴
7月11日,團隊開啟了新一天的紅色之旅。
朝陽初升,實踐隊員們身著統(tǒng)一隊服,精神飽滿地步行前往莊嚴肅穆的遵義會議紀念館。
在專業(yè)講解員的引領下,大家深切感悟革命先輩在危急關頭的非凡智慧與堅定信念。館內(nèi),泛黃的老照片、石壁上生動的浮雕、陳列柜里磨損的布鞋、銹跡斑斑的馬燈……每一件展品都無聲地訴說著那段驚心動魄的歲月。隊員們凝神細聽,駐足良久,仿佛穿越時空,親歷了那個生死攸關的時刻。這場沉浸式的歷史課堂,如烙印般鐫刻在每位青年學子的心間。
午后,團隊集體觀看了大型情景劇《偉大轉折》。恢弘的舞臺藝術,全景式地再現(xiàn)了遵義會議前后紅軍面臨的艱難抉擇與偉大轉折,學子們在光影交織中見證了歷史的深沉與厚重,在炮聲轟鳴中領悟了革命先輩的堅定與忘我,在情景交融中得到了思想的洗禮與升華。
演出結束后,隊員們懷著沉重而又崇敬的心情,沿著層層臺階,步入蒼松翠柏掩映的遵義紅軍烈士陵園。莊嚴肅穆的紀念碑巍然聳立,隊員們神情凝重,手持白菊,依次敬獻于英烈墓前,表達對長眠于此的革命先輩的無限追思與崇高敬意。此刻,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精神血脈的信念在心中愈發(fā)堅定。
(三)赤膽昭心:從模范歷程里,忠誠與堅守的初心相照
7月15日,團隊一行有幸拜訪了被譽為“當代愚公”的黃大發(fā)。
清晨八時許,實踐團隊踏著晨露向草王壩村進發(fā)。盛夏的村莊生機盎然,連片的玉米地、水稻田與高粱地交織成綠色的海洋。
在黃老家中,師生們見到了臥病在床的黃老夫人。約十時,90歲高齡的黃老風塵仆仆歸來。老人身著樸素白襯衫,頭戴草帽,雖然歲月在他臉上留下痕跡,但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依然閃爍著堅毅的光芒。在黃老家中,師生們圍坐聆聽老人講述帶領村民絕壁鑿渠的動人故事。"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錚錚誓言、"用鋼釬鑿、用鐵錘敲"的實干精神、"不貪不占,一心為民"的赤子情懷,讓在場師生深受感動。
下午,團隊實地考察了"大發(fā)渠",親身感受當年開山引水的艱辛歷程。此次草王壩村之行,同學們不僅僅是了解了一位勞動模范,更是學習了他一心為民、埋頭苦干、百折不撓的精神。隊員們不禁感慨正是因為在黃老的帶領下,憑借著一股實干精神,才讓曾經(jīng)的貧困村舊貌換新顏,糧食產(chǎn)量大幅增加,村民生活顯著改善;也進一步認識到了自己作為新時代航空航天事業(yè)接班人的責任和使命,增進了未來前行路上、追夢途中的信心和力量。
(四)稚心沐紅:從宣講互動中,紅色火種與成長的悄然相承
7月16日,團隊兵分兩路,分別前往世紀方舟幼兒園與尼奧科德機構,依托學校航空、航天、民航特色學科資源,精心打造沉浸式紅色教育與三航科普活動。
上午,“星火長明”團隊走進烏江恬苑社區(qū)的世紀方舟幼兒園,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楷模故事”與“航空實踐”趣味課程?;顒右潦?,在老師的引導下,小朋友們有序進入教室就座。團隊成員許雙陽在孩子們熱切期待的氛圍中開啟了“楷模故事”分享。他從中華經(jīng)典《愚公移山》講起,自然過渡到對“當代愚公”、全國勞模、“七一勛章”獲得者黃大發(fā)同志感人事跡的介紹。故事旨在引導孩子們從小樹立勇于擔當、自強不息的責任意識與奮斗精神,培養(yǎng)推己及人、甘于奉獻的優(yōu)良品格。課堂上,小朋友們積極參與,踴躍發(fā)言,不僅收獲了知識,更贏得了掌聲、歡笑和心儀的小禮物。
隨后進行的“航空實踐”趣味課更是點燃了孩子們的熱情,將現(xiàn)場的氣氛推向高潮。在李邦睿等隊員的指導下,小朋友們學習制作并發(fā)射“水火箭”。為確保安全,團隊將孩子們分組進行,每組安排2-3名隊員全程指導并保障安全。無論是制作展示、親手實踐,還是課后贈予簡易手工飛機的環(huán)節(jié),教室里都充滿了歡聲笑語。孩子們興奮不已,更有小朋友當場立下志向:“未來我要為祖國造飛機!”
下午,團隊走進尼奧科德機構開展活動?;顒右潦?,團隊成員趙陽以"長征精神與航天精神"為主題,通過動畫視頻生動再現(xiàn)了遵義會議歷史場景。"紅軍長征就像航天事業(yè),都是在不斷突破中前進。"趙陽深入淺出的講解,將紅色基因與科技發(fā)展有機融合,引發(fā)在場學生的強烈共鳴。
在航空知識科普環(huán)節(jié),羅盛棋創(chuàng)新采用"超級飛俠"動畫形象,通過樂迪飛機模型詳細講解飛機結構原理。現(xiàn)場互動環(huán)節(jié)中,超過50%的7歲兒童表示有過乘機經(jīng)歷,充分展現(xiàn)了我國民航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
航空科普環(huán)節(jié)中,丁楚原通過問題引入航空與航天的區(qū)別。他在PPT中介紹了南航里的飛機,然后團隊成員們指導孩子們做了橡皮筋小飛機。
最令人期待的環(huán)節(jié)當屬航天科普部分。江宇婷先是用生動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我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成就,從"東方紅一號"講到"天問"火星探測器。隨后,她帶領孩子們用可樂飲料瓶、打氣筒等簡單材料制作水火箭。孩子們親手制作的水火箭在操場上騰空而起,劃出優(yōu)美的弧線,現(xiàn)場歡呼聲此起彼伏。
今天,孩子們清澈明亮的眼神和天真爛漫的話語,讓隊員們倍感振奮,仿佛不僅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也看到了他們充滿希望的未來。一顆空天報國、為國為民的種子,或許已在孩子們心中悄然萌發(fā)。
本次社會實踐,團隊成員走進革命圣地、走進鄉(xiāng)村振興,走進英雄模范人物,感悟革命先輩的偉大精神、感受時代脈搏、學習英雄模范事跡。這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課”,讓團隊成員在經(jīng)風雨、見世面中長才干,激勵他們用青春和熱血積極投身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讓青春之花精彩綻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雙陽、李延杰、吳倞闊、陳晉霖、江宇婷、王涵智、朱星怡)
以上內(nèi)容為推廣信息,所涉及內(nèi)容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消費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