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林郭勒市是一座“因煤而建、緣鋁而興”的新型工業城市,聚焦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底色,努力找準黨建工作的牽引點、切入點、著力點,讓黨建引領高質量綠色轉型發展。
堅持黨建領航,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
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黨政實績考核重要評價指標,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不斷完善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制度,將生態滿意度、PM2.5濃度、地表水達標等情況作為考核重點,堅持以“黨建紅”領航“生態綠”。
一是推動用能方式綠色轉型。作為以高載能產業為代表的工業城市,著力解決“能源結構偏煤、產業結構偏重”問題,堅持以黨建破題推動產業合作增效,霍林郭勒與興安盟的科右中旗共同打造黨建品牌37個,開展黨建惠民演出活動200余場次,形成區域協調發展的產業基礎、要素支撐與合作共識,通過“飛地經濟”模式,跨盟市異地開發建設新能源228萬千瓦。預計到今年年底,霍林郭勒自發自用新能源裝機規模達400萬千瓦,年可發綠電145億度,壓減能耗445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50萬噸,綠電裝機占比38%、消納占比達到34%。
二是推動生產方式綠色轉型。對于區域內的270萬噸電解鋁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全覆蓋,對于駐廠監督的黨員,以成立臨時黨支部等方式,確保黨建在重要任務、重點環節實現全覆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生態環保工作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實施電解鋁煙氣超低排放改造,二氧化硫、氟化物、顆粒物較國家標準整體減排90%以上,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獲評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三是推動資源利用方式綠色轉型。依托內蒙古自治區黨建工作示范園區品牌,以綠色低碳園區建設為重點,緊緊圍繞“煤電網鋁加”循環經濟體系,成立企業與機關單位、國有企業與非公企業等黨建聯合體28個,實現園區產業鏈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黨建指導員選派率兩個100%。深入開展“三培養兩推薦”活動,提高黨員隊伍中生產經營技術骨干和中高層管理人員的比例。把循環利用產業作為產業鏈黨建的重要一環,大力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瞄準“再生鋁”新賽道,打造百萬噸級再生鋁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推動發電產業的蒸汽、煤炭開采產生的煤矸石、粉煤灰、脫硫石膏等綜合利用起來,讓錯配的資源產生更大價值。推動全社會節水、全過程節水、全領域節水,中水回用率達到100%,成為國家公布第一批65個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之一。
打造產業鏈黨建,推動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
進一步發揮“鏈主”企業黨組織作用,讓黨建賦能產業鏈發展,推動黨員主動作為、黨員示范引領,幫助產業攻克技術難關、突破發展瓶頸,推動鏈上各方協同聚合、賦能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一是推動黨建鏈與產業鏈共建共享。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加快推進主導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構建“鏈主企業黨組織+非公企業黨組織”主導產業鏈條,延伸綠電鋁、汽車型材、電池箔等綠色低碳、高端產業鏈條5個,實行“五步法”摸清企業經營狀況、存在問題底數,著力解決鋁水供需矛盾、產業上下游溝通不暢等問題,暢通產業鏈“內循環”,努力把組織優勢延伸到鏈上,把協同合力融匯到鏈上,把服務資源匯聚到鏈上。目前,產業鏈后端形成鋁箔、板帶、鋁粉、鋁銀漿、輪轂、各類鋁擠壓型材及鋁壓鑄件等120多個品種,原鋁就地轉化率達到86%。
二是推動黨建鏈與人才鏈同頻共振。實施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行“雙招雙引”機制,構建“論壇峰會+項目合作”等模式,集聚院士專家9名,柔性引進各類人才2800余人,打造創新創業團隊6個,人才總量達3.8萬人。實行“雙元”培育,校企合作精準培養實用人才,依托公共實訓基地,健全完善校政企對接機制,推行“聯合辦學”、“訂單培訓”等模式,累計為企業培養一線崗位急需技能型人才1.2萬余人。
三是推動黨建鏈與科技鏈深度融合。與王成山院士合作開展蒙東地區首個、自治區第二個定向委托科技“突圍”項目,成功爭取到上級匹配資金1500萬元。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規上企業32家,形成自主知識產權200余項,技術成果轉化率提升 42%。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組織的科技成果評價會上,內蒙古錦聯鋁材有限公司鋁電解槽節能降耗方案,被評定為 “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堅持黨建賦能,打造可感可及的營商環境
以黨建引領為第一標準,推動黨建工作與優化營商環境深度融合,著力優化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效,讓優化營商環境在全社會可感可及,為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一是提升辦事效率。實施“霍速辦”、“啟行園”、“云幫辦”、“高效辦成一件事”等服務機制,全流程辦理時限壓減 71%。1700余個事項實現全程網辦,300多個高頻事項實現“掌上辦”,推動更多涉企審批和便民服務事項“一次辦成、一網通辦”。
二是優化服務方式。豐富完善“民呼我應,黨群共治”機制,成立代辦幫辦工作、“綜合一窗”、市級領導服務重點項目、行政執法監督、提升審執質效等專班隊伍,由專人負責,逐項推進,全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責、部門聯動、上下互動、社會參與”的優化營商環境大工作格局。
三是深化治理效能。優化“一號通辦、鎮街統辦”等基層治理機制,運用區域化聯合治理思維,推動黨建資源向其他社會治理主體傾斜,推行網格化、契約化管理服務,開展“先鋒引領·我服務”專項行動,為71個重點建設項目提供全方位全過程幫辦代辦服務。
(通遼市政協副主席、霍林郭勒市委書記 高繼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