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走進貴州省鎮遠縣江古鎮洞尾壩區的稻田,稻穗隨風搖曳,金黃與青綠交織,空氣中彌漫著稻谷的清香,這片2000余畝的水稻逐漸進入成熟期,預計9月上旬開始大面積收割。
“今年我們種了三畝水稻,縣農業農村局用無人機幫我們進行播撒農藥,今年的水稻長勢也還可以,預計收成會非常不錯。”江古村水稻種植戶楊輝林笑著說。
近年來,江古鎮認真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部署,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構建高標準農田灌溉體系,推動“糧田變良田”,并邀請農業技術人員進行田間指導,有效提升了水稻的品質和產量,通過引進優質稻種、加強田間管護和推廣綠色防控措施,逐步實現了穩產高產。
“今年我村共種植水稻2000畝,在縣農業農村局的指導下,壩區實施了無人機統防統治與群眾群防群治相結合的管理方式,同時推廣了稻魚生態種養模式,發放稻魚4000余斤,順利實現一田雙收,既增加了水稻的產量,又讓群眾多了一份收入來源。”江古鎮江古村村支書羅孝宏介紹。
目前,江古鎮水稻種植面積約18300畝,預計平均畝產可達540公斤。一片片金黃的稻田,不僅托起了農戶們的豐收夢,也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車逢路 田應鵬|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