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8月29日電 歷經3年創作時光,拍攝行程近萬公里。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左宗棠收復新疆》自播出以來,在網上"意外"地收獲了不少年輕觀眾。
近日,該片在北京舉行研討會。據透露,該片于8月4日在湖南衛視、芒果TV及湖南金鷹紀實衛視等平臺播出后,實現現象級傳播。截至 8 月 27 日 18 時,該片在CSM 全國網同時段省級衛視位列非劇類收視第一,位列芒果TV,騰訊、優酷、愛奇藝歷史類紀錄片第一,藍鷹融合影響力排行榜多次位列電視紀錄片第一;美譽度最高達 100,知乎評分 9.1,熱搜 26 個,實現了紀錄片領域少有的 4 億量級傳播,其中網絡熱門內容傳播 1.35 億次;美蘭德數據統計顯示,覆蓋網絡用戶 2.91 億人次,根據央視索福瑞數據統計,全媒體視聽總時長破 13.5 億分鐘,15-24 歲年輕觀眾占比達到 42%。
《左宗棠收復新疆》總撰稿、甘肅省文聯黨組書記、主席王登渤提到,此次創作不僅是為歷史人物藝術地樹碑立傳,更致力于讓觀眾在宏大而細膩的敘事中感受歷史的波瀾壯闊。本片以多維度、多視角全面展現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全過程,尤其注重呈現這一歷史事件的廣泛輻射效應與深遠的時代意義。創作團隊始終秉持大歷史觀,堅決避免虛構與過度戲劇化,堅持以真實的歷史本身打動觀眾,克制煽情,突出左宗棠在維護領土主權上的堅定立場,同時也刻畫了他作為歷史人物多情善感、俠骨柔情的復雜性格維度,從而塑造出一個更加立體、真實的人物形象。
紀錄片總導演王新建表示,真實是紀錄片的生命,左宗棠收復新疆是極其重大的歷史事件,創作中必須將這一段歷史的來龍去脈真實、準確地傳達給觀眾,容不得任何差錯。作品應當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團隊在制作過程中深入考據、細摳歷史細節,堅決避免將歷史人物簡單臉譜化,致力于塑造出一個豐富而立體的左宗棠形象。在表現手法上,本片采用劇情化的敘事風格,增強觀看代入感,但始終以史實為根基,做到有據可依、有史可循。
主演魏大鳴則提到,藝術的真諦在于真實與真誠,自己在表演過程中始終堅持武戲不用替身,文戲不用替手。這一切努力都是為了更真實地塑造角色,更完整地呈現左宗棠的精神風貌,更深刻地展現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以此傳遞家國情懷,彰顯藝術的力量與尊嚴。
紀錄片也吸引了不少專家和業內人士的關注。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閆少非認為這部紀錄片以宏大的篇幅生動記錄了左宗棠收復新疆的艱辛歷程,深刻詮釋了捍衛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的民族大義,展現出厚重的歷史真實感與縱深感。該片創新運用AIGC等先進技術,結合高清制作手段,有效彌補了實景拍攝的局限,增強了視聽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任徐粵春提到,該片通過記錄英雄、樹立英雄形象,有效引導公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寶貴資源。
甘肅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省電影局局長馬玉萍表示,本片生動再現了左宗棠收復新疆、經營西北的光輝業績,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愛國主義精品教材。左宗棠在甘肅興修水利、振興民生等一系列舉措,對當地發展作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