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8月29日電(記者 李夢涵)8月29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數據局聯合發布2025年實景三維數據賦能高質量發展創新應用典型案例入選名單。"實景三維+"助力湖南自然資源全要素市場建設、實景三維賦能泥石流災害智能防控等60個典型案例入選。
為培育實景三維中國多類型應用場景,加快構建實景三維中國應用生態,切實發揮空間地理數據要素保障效能,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今年3月,自然資源部、國家數據局聯合組織開展了2025年實景三維數據賦能高質量發展創新應用典型案例征集。
征集活動共收到30個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數據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地質調查局及自然資源部有關直屬單位申報案例166個。經過專家評審,最終確定了60個典型案例。入選的典型案例覆蓋了支撐自然資源管理、賦能政府決策、助力數字經濟發展、服務百姓美好生活、服務數字文化建設和支撐數字生態文明6種應用場景。與上一年相比,今年征集的案例整體質量明顯提升,入選的典型案例分布區域更加廣泛、應用場景更加均衡。
據悉,近年來,實景三維中國建設歷經了試點先行探索、局部建設應用、全面部署推進、加快賦能應用四個階段,取得積極進展。數據資源已成規模,地形級實景三維已覆蓋全部陸地國土,正射影像覆蓋全國22版,數字高程模型整體優化到優于5米格網,全國基礎地理實體數據進一步充實。城市級實景三維數據覆蓋全國300余個地級以上城市。部件級實景三維數據按需開展生產。應用服務已成體系,形成了涵蓋災害防治、智慧安防、歷史文化保護、國土空間規劃、耕地保護、生態保護、在線旅游等22大類、100余種應用場景,彰顯了空間地理數據要素價值,積極賦能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