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2025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數據交易生態大會”在貴陽舉辦,政產學研用等各界精英300余位代表齊聚一堂,圍繞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建設、數據資產管理與產業融合發展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并集中發布一批標志性成果。
當前,中國數據交易市場正進入制度不斷完善、市場持續拓展、技術加速成熟的重要階段。本次大會在標準統一、市場聯動、應用協同等方面搭建了高效交流合作平臺,對推動數據要素價值釋放、助力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現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成本和認證中心主任盧延純就“公共數據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展開思考研討;國家數據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圍繞“場內外交易機構協同構建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體系”發言。
主題演講環節,深圳國家高技術產業創新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康春華作《數聚灣區·智算百業·用啟未來》報告,介紹了粵港澳大灣區在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方面的探索路徑。每日互動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劉宇以《可信可控可用,推動數據要素價值釋放》為題,探討如何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同時釋放數據價值。
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董事長李振軍分享了“人工智能時代,數據流通交易探索與實踐”。深圳數據交易所總經理古亮作《數據要素賦能實體經濟發展實踐探索》報告,總結了數據要素與產業融合發展的成效。貴陽大數據交易所董事長陳蔚講述了數據交易云讓千行百業從“數據可用”到“價值可現”的實踐。
大會期間,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深圳數據交易所與貴陽大數據交易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旨在促進數據交易互認互通,推動數據要素跨區域流通,打破數據孤島,為行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成果發布環節,大會集中推出11項涵蓋標準規范、研究成果、應用平臺和技術支撐的創新成果。其中《貴州省數據資產全過程管理實踐藍皮書》全面總結貴州自成為數據資產管理試點以來在登記、運營等方面的實踐經驗;《數據要素價值形成規范》為數據要素估值提供了標準指引;《數據要素融合應用典型模式與價值路徑白皮書》總結了數據賦能產業的實踐案例與路徑;《2025數據流通指數報告》對全國各省級行政區數據流通狀況進行了評估,顯示“粵、浙、蘇、滬、京、貴”六省市位于全國第一梯隊。
大會還發布了“數據要素-數據知識產權雙登記工信行業、文旅行業、交通行業專欄”“國采中心互認互通專區、知識產權數據服務專區、煤炭數據專區”和“貴州省公共資源(數據要素)交易平臺”等成果。其中,貴州省公共資源(數據要素)交易平臺將在全國率先探索國家機關、公共企事業單位數據流通交易進場路徑,為不同領域數據交易提供進場機制和應用空間。
此外,“可信行業人工智能服務平臺”“企業級智能體協同服務平臺”“深圳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數據資產全過程管理方案”等技術、方案、成果,為打造安全、可控、高效的數據交易生態提供了指引。
大會由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組委會指導,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深圳數據交易所、貴陽大數據交易所聯合主辦。
(陳潔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