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山口鐵路口岸,一列列中歐班列正有序駛出。截至今年9月1日,該口岸通行的中歐(中亞)班列已突破5000列。
古絲綢之路上的駝鈴已隨風遠去,但今日中歐班列的汽笛聲正不斷回蕩。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項目和旗艦品牌,它跨越千山萬水,構建起一條新時代的經貿大動脈,續寫合作共贏的新篇章。
新通道,提升國際物流效能。作為全天候、大運量、綠色低碳的國際運輸通道,中歐班列構建起一條高效、穩定的國際物流新通道。目前,中歐班列已鋪畫了西、中、東三條通道,聯通中國境內128座城市,通達歐洲26個國家229個城市,以及沿途11個亞洲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座城市。班列帶動沿線產業升級,“中歐班列+口岸”“中歐班列+園區”等新業態快速發展,為沿線城市帶來新機遇、注入新能量。
新引擎,深化區域協同發展。物流,是串聯生產與消費、銜接供應與需求的關鍵橋梁。中歐班列不僅跑出了“量”的飛躍,更實現了“質”的蛻變。運輸品類日趨豐富,服務功能持續完善,合作生態不斷擴大。西安開行量突破3萬列,鄭州首創電商專列,武漢試點冷鏈運輸,鄂爾多斯依托綜保區實現“保稅+快通”……一個個節點城市因班列而興,一批批產業園區因開放而活,為區域協同發展注入新活力。
新橋梁,促進文明互鑒民心相通。“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中歐班列為沿線國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貿易條件,“中國制造”電子產品、新能源汽車、日用小商品等以更快速度、更優價格走進歐洲市場;亞洲的泰國榴蓮、老撾香蕉,歐洲的西班牙紅酒、荷蘭奶酪也跨越山海,成為中國百姓餐桌上的尋常美味。“進與出”之間,傳遞的是機遇,帶來的是希望,中歐班列帶動產業聚集與就業增長,繪就出一幅文明互鑒、夢想相連的壯美畫卷。
故事日新月異,道路越走越寬。中歐班列的蓬勃發展,是中國堅持對外開放、推動互利共贏的縮影。站在新起點,未來,中歐班列定將駛向更加廣闊的天地,為更多國家和人民帶來發展機遇與美好未來。(簡艷、楊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