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層教育領域,一位教師的腳步能走多遠?益陽開放大學教師段令科用行動給出了答案。她長期踐行“以賽促教,強師賦能”的教學理念,主動走出大學校園,志愿將專業的教學研討送進三所基層學校,為一線教師帶去了啟迪與思考。
在安化縣樂安鎮完小,她為與會教師帶去了題為《課堂實踐研究——反復玩味一節課》的專題講座。沒有高深的理論堆砌,而是聚焦于一節好課的打磨與沉淀。她提出,教師應對經典課例進行深度剖析和反復錘煉,像“玩味”藝術品一樣鉆研教學細節,于平常中見真章,這一觀點讓在場教師耳目一新。
隨后,在益陽市長春經濟開發區初級中學,面對骨干教師們提出的教學困惑,她的講座《語文課堂教學如何破解“碎問碎答”》直擊痛點。她通過豐富的案例,生動展示了如何設計有梯度、有深度的主問題來替代零碎的追問,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更深處漫溯,有效提升課堂的思維品質,為破解語文教學效率瓶頸提供了實用路徑。
在沅江芙蓉學校,她的分享主題則聚焦于教育的成果顯現——《如何讓學生的成長看得見》。她強調教學應關注過程性評價與增值性評價,讓成長被記錄、被感知、被激勵。講座提供了許多可視化、可操作的評價工具與策略,幫助教師讀懂學生變化,讓教育的效果真正落到實處。
這一系列志愿送培活動,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教學理念的碰撞與融合。她所踐行的“以賽促教”,旨在通過競賽、展示等方式激發教師內生動力,而“強師賦能”則切實地幫助基層教師獲得專業上的成長與自信。這一行動,猶如一顆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為促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貢獻了寶貴的力量。(圖片由 益陽開放大學 石迎姝 授權提供)
以上內容為推廣信息,所涉及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消費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