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由國家商務部主辦的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投洽會”)在福建廈門開幕,“中國投資熱點城市”系列活動在投洽會期間舉辦,寧夏銀川因其較好的投資熱力、產業活力再次榮獲“中國投資熱點城市”,實現了該項榮譽的“四連冠”。
面向全球投資者,銀川正以嶄新的姿態遞出開放與合作的邀請函。
利用自身得天獨厚的資源、能源、氣候優勢,銀川市圍繞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新裝備制造產業,聚力建設“三都五基地”。打造“中國新硅都”、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打造“算力之都”。建設“新型電池制造基地”,漢堯石墨烯富鋰錳基材料達到90%市場占有率;建設“智能終端材料和半導體材料生產基地”,成為國內最大的工業藍寶石晶棒生產基地;建設“高端液態奶基地”,已建成全球首座全數智化工廠、全球最大的液態奶單體工廠,也是中國乳業首個“燈塔工廠”;建設“枸杞精深加工基地”,產品遠銷27個國家和地區,綜合產值達到151億元;建設“能源轉型示范基地”,西北首個綠電小鎮開工建設,構建了以新能源為主體、傳統能源為支撐的新型電力系統。
作為銀川工業的“最強大腦”,六盤山實驗室匯聚150余名科研精英,聚焦高端控制閥、智能制造工業軟件等前沿領域;成立全國首個葡萄酒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搭建一個開放共享式的科研服務平臺,服務百家酒莊發展,組織開展全產業鏈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科技服務;創新主體培育壯大,去年,銀川市新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0家、小巨人企業5家,認定高新技術、雛鷹、瞪羚企業127家;招才引智成效顯著,“十萬大學生留銀川”專項行動加力推進,2年吸引14萬名青年人才扎根銀川,引進高層次及急需緊缺人才數量翻番,蟬聯“中國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銀川市通過構建“公鐵海空”立體化開放通道網絡破解“無海之困”。西向拓展歐亞大陸橋:開通銀川—布達佩斯國際貨運班列,將汽車配件、電子產品等送達歐洲腹地;南向以銀川國際公鐵物流港為核心,開通銀川—磨憨—老撾萬象、惠農—憑祥—越南胡志明等“點對點”國際貨運班列,深度對接東盟市場;東向借港出海:寧夏與天津、青島、京唐港等東部沿海港口深度合作,在銀川、中衛等地布局內陸無水港,常態化運行至天津港、青島港等地鐵海聯運班列,實現“一次查驗、全域通關”;北向對接蒙俄資源:打通俄羅斯-綏芬河-寧夏亞麻籽進口“一箱到底”鐵海聯運通道,建立蒙古國煤炭運輸專線,開拓北疆貿易新路徑。同時,“銀川-迪拜”國際航空貨運通道助力高附加值產品快速出海,形成“四向暢通、立體聯動”的開放新格局。
銀川市是中阿博覽會永久舉辦地,也是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覽會的重要舉辦地。兩大盛會協同發力,提升了銀川的國際知名度和城市品牌形象,更驅動了會展經濟、特色產業與開放型經濟的深度融合。
2024年,銀川在西北地區首創“免申即辦”改革,推出葡萄酒產業等15個“一件事”套餐,形成“13+1+7+15”“一件事”改革圖譜。企業辦證實現證照“一窗受理、一鏈辦理、一次辦結”,電子證照標準化規范化應用案例入選國家標準指南。最新成立的銀川市營商環境促進局與銀川市審批服務管理局形成“雙輪驅動”,創新推出企業服務“五專一禮遇”模式,將每年7月19日設立為“銀川企業家日”,提供324項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
用制度創新持續釋放市場活力,書寫西北城市優化營商環境的新范式,銀川連續兩年入選全國營商環境標桿城市,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實現西北地區“六連冠”。海綿城市建設成果入選《全國海綿城市建設案例集》;黃河(銀川市段)入選生態環境部第三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入圍“中國十大生態(食材)美食名城”;入選第二批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先行先試名單;再次入圍“2025年度最具幸福感城市”候選名單…一連串榮譽的背后,是銀川在生態、產業、民生、營商環境等領域的全方位突破。
(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