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8日,宿志鵬個展“Alt+Tab混合變位”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4號廳正式開幕。本次展覽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奧林匹克藝術研究中心共同主辦。
展覽以計算機快捷鍵“Alt+Tab”為意象,指向數字語境下“切換”與“混合”的體驗,借“變位”概念詮釋對數字文明背景中藝術語言重構的探索。展覽不僅展示雕塑、裝置及跨媒介實驗,更通過空間敘事與觀眾互動,打破媒介與符號的邊界,營造沉浸式的觀看和參與體驗。
本次展覽以宿志鵬的多元公共藝術視野形成“個人風格的公共藝術創作”和“公共藝術語境的藝術家參與”兩個線索,彰顯出數字化時代藝術家的公共藝術思考,展覽通過“參與”“觀看”“對話”三個角度,呈現出藝術家不同角度和循序漸進式的對于“公共”這一概念的理解。正如同本次展覽揭示的那樣,藝術家的視角如同不斷切換的屏幕界面,呈現出不一樣的公共藝術觀。
同時,宿志鵬試圖在數字與現實交織的場域中,推動藝術從個體表達走向公共語境的多維重構,借由“Alt+Tab”的切換意象,呈現當代藝術在數字文明進程中的新可能。作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一名教師,本次展覽宿志鵬將自己的個人藝術創作思考和教學實踐過程中的理論思考進行了整合與呈現。
開幕當天,首場學術活動“數字作為語境和方法”同期舉行。活動由藝術學博士、策展人段少鋒主持,美國匹茲堡大學藝術史榮休教授高名潞,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汪民安,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人文學院副院長邵亦楊,中央美術學院副研究員、《世界美術》雜志編輯趙炎,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張晨,跨文化研究者、《畫刊》雜志主編孟堯與藝術家宿志鵬共同探討了數字文明與當代藝術語言之間的深層關系。
數字不僅是一種技術手段,更是一種深刻改變認知結構與社會邏輯的語境。在這一語境中,藝術創作不再僅依賴傳統媒介,而是轉化為跨學科的知識生成方式:它既涉及圖像與符號的再編碼,也觸及身體經驗與空間關系的再組織。作為方法,數字化為藝術研究與實踐提供了實驗性的工具箱,使藝術能夠在數據可視化、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多重場域中拓展表現維度。同時,數字的語境性還帶來批判與反思的契機——藝術如何在算法與平臺邏輯的制約下保持自主性,如何在全球數字網絡中回應本土文化語境,成為與會嘉賓關注的核心議題。
該系列學術論壇將貫穿展覽期間,依次探討多維視野下的公共藝術發展、走向公眾參與的藝術新趨勢、公共藝術表達中的個人風格、數字化時代的雕塑創作趨勢、主題性雕塑中的藝術家表達、雕塑學科教學的觀念與實踐、集體項目化的雕塑創作經驗、中國公共藝術介入社會現場等議題。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2025年10月8日,對公眾開放。(圖片由主辦方授權使用)
以上內容為推廣信息,所涉及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消費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