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10月1日起,全國鐵路旅客運輸領域全面啟用電子發票,真正實現了“隨時隨地,一鍵開票”,紙質報銷憑證將正式成為歷史。這一變革不僅順應了時代的發展潮流,更是給廣大旅客和相關企業單位的車票報銷帶來了諸多便利。
革新驅動,發票服務升級“再提速”。全國鐵路旅客運輸全面啟用電子發票,標志著鐵路票務服務邁入數字化新時代。以往,紙質報銷憑證的打印、保管與核驗流程繁瑣,常讓旅客陷入時間成本與管理壓力的雙重困境。如今,告別紙質憑證,依托鐵路12306平臺的電子發票服務,旅客僅需在乘車后180天內動動手指,即可完成發票開具、下載與報銷全流程。這一變革徹底打破了時空限制,從線下排隊到線上“秒級響應”,從紙質易損到云端永久保存,實現了票務服務效率的跨越式提升,讓旅客報銷不再成為出行的“后顧之憂”。
以人為本,多元服務彰顯“溫度感”。電子發票的全面推行并非“一刀切”,而是充分兼顧不同群體需求的智慧之舉。針對老年人、脫網人群等對數字操作不熟悉的旅客,鐵路部門增設線下電子發票申請渠道,憑借“掃碼開票單”與代辦人服務,將數字技術與人文關懷深度融合。旅客可在車站窗口獲取專屬單據,通過掃碼或委托他人代操作完成開票,讓新技術既“跟得上時代”,又“等得了腳步”。這種差異化服務模式,既順應數字化浪潮,又保留了傳統服務的溫度,真正實現了“科技向善”的服務理念。
綠色賦能,低碳轉型邁出“新步伐”。電子發票的普及不僅是服務創新,更是鐵路踐行綠色發展的重要實踐。過去,海量紙質報銷憑證的印制、運輸與廢棄,消耗大量紙張資源并產生環境污染。如今,全面電子化后,每年可減少數億張紙質票據的使用,相當于為地球增添一片綠色屏障。同時,電子發票的無紙化流轉,大幅降低了企業在票據管理中的倉儲、運輸成本,助力全社會構建更加高效、環保的財務生態鏈。這一舉措既契合國家“雙碳”戰略目標,也為行業綠色轉型樹立了標桿,讓“綠色出行”理念從旅途延伸至服務全周期。
鐵路客運全面使用電子發票是一次成功的改革創新,它讓旅客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讓企業財務管理更加高效,讓環境保護多了一份助力。相信在未來,隨著電子發票的普及和相關服務的不斷完善,我們的出行和生活將變得更加美好。(龍書丞、楊鯉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