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隆重開幕。作為連續5年參展的建筑行業代表,中建二局在首鋼園8號館工程咨詢與建筑服務專題展的展臺顯得格外熱鬧——鋼結構全生命周期數字建造、機電數字建造、金屬屋面數字建造三大核心管理平臺,以及智能焊接機器人等智慧建造創新成果集中展出,全面呈現建筑行業在數字化轉型中的創新實踐與應用成效,憑借“數字賦能建造”的鮮明特色,迅速成為展區焦點,吸引大批參觀者駐足體驗、咨詢交流。
“鋼結構全生命周期數字建造管理平臺依托BIM技術和物聯網技術,可實現從設計、生產、運輸、安裝等全流程信息化管理。依托該平臺,我們在北京的項目部就可以看到遠在千里之外的鋼構件加工生產過程。”中建二局安裝公司工作人員介紹,在鋼結構項目施工中,每個構件的制作、運輸及安裝,都可以在該平臺上實現全過程數字化、信息化管理。
在北京海淀區,北京中關村綜合保稅區項目人員正在通過該平臺掃描鋼構件的二維碼,實時了解構件的生產、驗收及運輸等信息,信息“無縫銜接”,即可推動現場構件的安裝。依托該平臺,項目管理人員可以對鋼結構制作和安裝全過程進行精準把控,通過BIM和二維碼管理技術實時動態展示構件狀態,指導現場實際安裝施工,實現了集成式智能建造管理。平臺賦能該項目完成1.2萬噸主體鋼結構的精準安裝,提升了40%的施工效率。
位于雄安新區的中國中化總部大廈項目已于近日交付,該項目結構高度150米,屬于超高層建筑。其機電安裝施工內容包含暖通空調系統、強電系統、給排水系統等,管線復雜繁多,綜合排布難度較大。為此,中建二局安裝公司應用了自主研發的機電數字建造管理平臺。據介紹,該平臺包含生產、進度、質量、安全、物資等施工管理要素,以BIM技術為核心,搭建了項目超精細3D模型,猶如一個“超級管家”,可360度無死角觀察每個細節,讓機電管線這些隱蔽工程如“全息投影”一般立體展現,模擬施工“預演”,提前發現問題,減少誤判,降低成本,提升機電施工數字化水平。工作人員介紹,該平臺已應用到60多個機電施工項目,并榮獲首屆全國企業數字化應用生態大會數字化應用典型場景,其實踐效果在行業內具有廣泛推廣意義。
三維建模、自動下料、施工進度管理……在中建二局展臺,工作人員正在展示金屬屋面數字建造管理平臺。據介紹,該平臺集設計、采購、施工、運維于一體,可高效接入BIM模型,同時利用物聯網聯通數據智能計算,可實現一鍵配料下料,大大減少了人工計算等重復性工作。
中國民航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改擴建工程——廣州白云國際機場T3航站樓改擴建項目就應用了金屬屋面數字建造管理平臺。項目全過程開展BIM深化設計,針對8萬平方米金屬屋面逆向建立了BIM模型,以三維視圖進行精細到毫米級的拼裝模擬,將安裝精度控制在2毫米內。通過該平臺,各項施工數據實現可視化,利用自動化下料技術,大幅度減少了設計人工重復工作量,也減少了人工操作可能產生的錯誤,縮短了設計工期,推動了項目智慧建造。
除了三大智慧建造平臺,智能焊接機器人也是一大亮點。3D相機獲取構件三維信息、劃線、激光掃描、精準識別并計算焊縫位置、自動根據焊角大小匹配焊接工藝……智能焊接機器人運行人工創建的程序指令進行焊接,使焊縫的位置更加精準。
智能焊接機器人臂長1.8米,機械臂、控制柜、示教器、焊機、焊槍、底座及防撞器等系統一應俱全。“我們應用的3D相機智能焊接機器人是由焊接專用3D相機、焊接視覺軟件和控制器等構成,可實現復雜焊縫特征提取、軌跡尋位、工件找正定位等功能,機器人可以24小時不間斷工作,應用于鋼結構H型鋼構件、埋件、牛腿等工件的焊接,降低人工成本,減少生產周期,顯著提升了生產效率。”工作人員介紹。(圖片由王東坡授權發布)
以上內容為推廣信息,所涉及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消費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