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文明鄉風建設進程中,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將黨的創新理論宣傳宣講作為關鍵著力點,通過創新形式、搭建平臺、組建多元隊伍,讓理論以接地氣的方式走進群眾生活,將宣講由枯燥說教變為生動演繹,用共情觸動群眾共鳴,讓新時代文明之風浸潤群眾心田。
“板凳田埂”搭舞臺,理論宣講“接地氣”
新野縣巧用“板凳會”“田埂會”等特色宣講形式,打破傳統理論宣講的嚴肅感與距離感。在施庵鎮大營村文化廣場,一場場“板凳會”定期舉行:村文書劉獻奇等黨員干部化身宣講員,敲著搪瓷缸當話筒,用算盤演示紅白事新舊花費對比,把黨的創新理論與移風易俗政策融入日常事例。他們講政策、算經濟賬,從村民關心的生活瑣事切入——比如“紅白事簡辦能節省開支供孩子上學”,讓村民真切感受到理論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兩年來,全縣像這樣的“板凳會”“田埂會”累計開展2000多場,足跡遍布各個村落。
“鄉村喇叭”傳鄉音,理論傳播“入人心”
為拓寬理論傳播渠道,新野縣充分利用鄉村“大喇叭”、廣播電臺等,打造理論宣講的“空中舞臺”。每天清晨、中午、傍晚,熟悉的鄉音從大喇叭中傳出:1600多臺“村村響大喇叭”覆蓋全縣270個行政村(社區),用方言土語解讀黨的政策文件,將黨的創新理論編成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和本地特色《槐書》,還邀請村民分享“在理論指引下生活的積極變化”。以上莊鄉山坡村為例,其“喇叭節目單”內容豐富——《新風故事會》分享本地文明案例,《應急小貼士》在關鍵節點及時播報理論要點與實用信息;時間安排也貼合村民作息,讓村民在日常勞作與生活中輕松接受理論熏陶,“聽廣播學理論”逐漸成為大家的生活習慣。
“多元隊伍”齊發力,理論宣講“有溫度”
新野縣還組建了多元化宣講隊伍,成員不僅有黨員干部,還有“支客”、老黨員、鄉賢等。其中,270名黨員“支客”是宣講中堅力量,累計開展宣講2000余場:他們在紅白事籌備與操辦過程中,與主家深入交流,從移風易俗角度講解“黨的理論對生活的指導意義”,引導村民破除陳規陋習。老黨員和鄉賢則憑借豐富人生閱歷與村里的威望,用“拉家常”的方式分享對黨的創新理論的理解,以親身經歷引發村民共鳴,讓宣講更有溫度、更具說服力。
如今,新野縣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讓黨的創新理論在鄉村大地落地生根。村民們在理論指引下,思想觀念不斷更新,文明素養逐步提升——紅白事大操大辦現象明顯減少,文明新風撲面而來,吹遍新野鄉村的每一個角落,溫暖人心、傳播文明、浸潤百姓生活,成為鄉村振興最鮮亮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