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四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名單,由上海交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張荻院士擔任負責人的“材料拓撲復合教師團隊”入選。材料拓撲復合教師團隊秉持“立德樹人、為國育才”的初心,躬耕教壇三十余載,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他們攻堅關鍵技術、突破“卡脖子”難題,多項成果應用于“嫦娥”探月與“天宮”空間站等國家重大工程;他們將黨建與科研深度融合,以“大師+梯隊”模式薪火相傳,凝聚成一支追求卓越、矢志報國的科研團隊。
作為全國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強國行”專項行動團隊,張荻院士團隊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將航天報國精神融入育人全過程。團隊帶頭人張荻院士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用24年磨一劍的堅守詮釋了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團隊已培養120余名德才兼備的博士、碩士研究生。80%畢業生投身國防重點領域,一大批畢業生前往國際知名學府深造,或加入重點單位,以年輕活力培育新質生產力。
張荻院士作為上海交通大學首屆“教書育人獎”一等獎獲得者,構建了科學與工程并舉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2022年,團隊《服務國家重大需求,構科學工程并舉培養體系,育頂天立地材料創新人才》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團隊教學創新成果突出:主編的《材料科學基礎》教材獲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開發全球選課超1.5萬人的Coursera慕課,建成國家級虛擬仿真一流課程。團隊構建了從基礎理論到創新實踐的全鏈條培養方案,培養的學生獲得國家博新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10余項人才計劃支持。
在輕質高性能材料、鈦基復合材料、智能復合材料及生物材料等領域,團隊取得重大突破,多項技術成果實現空間應用與產業化。自主研發的碳化硅增強鋁基復合材料性能國際領先,獲國家發明專利20余項,制定3項國家標準。團隊成果連續5次助力嫦娥系列任務,為玉兔二號月球車研制的行走棘爪保障了人類首次月背軟著陸;在空間站建設中,其材料支撐天和核心艙、問天及夢天實驗艙的太陽翼伸展機構。此外,團隊首創“遺態材料”新范式,相關科研成果多次發表于《科學》《自然》等頂級期刊,技術應用于50余個航天型號。
團隊也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多位成員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榮獲德國WILEY優秀青年學者獎、洪堡學者等國際殊榮。多位成員擔任《自然》子刊審稿人、在國際學術組織擔任重要職務,持續推動學術交流與合作。
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同時,團隊也致力于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社會價值,獲得浙江省領軍型創業團隊等集體榮譽,展現高校科研團隊的責任擔當與學術影響力。
上海交大教師團隊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領師生踐行“學在交大、育人神圣”理念,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此次入圍是上海交大第四次入圍“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中國日報上海分社 周文婷)
(周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