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康燦雄(David C. Kang)等學者在美國《國際安全》季刊夏季卷上撰文稱:中國的戰(zhàn)略意圖是清晰、一貫且克制的,中國重視本國核心利益的維護,并無全球性野心。
作者批評美國戰(zhàn)略界對中國的認知存在嚴重偏差,這導致了近年來美國政府對中國的無端競爭打壓。
文章指出,美國當前對華軍事敵對、經(jīng)濟“脫鉤”的做法是完全錯誤的,相反,中美兩國在諸多全球性議題上仍有充足的合作空間。
該文實際上觸及了一個兼具理論和政策意義的命題,即全球秩序變局之際的大國意圖認知問題。縱觀全球歷史,往往正是守成國對于崛起國意圖的不明確,導致了前者的戰(zhàn)略性恐慌,進而上升為大國間沖突對抗。可以說,大國對于對方意圖錯誤、模糊、臆想性的判斷,是國家間沖突、國際秩序崩壞的因素之一。應對這一問題在當前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段中尤為緊迫。
但是,我們絕不能因此就將大國間沖突視作國際關系的“宿命”。國家在清晰傳遞自身的戰(zhàn)略意圖上自有其政策工具箱。國際關系的理性主義學派就告訴我們,通過可靠的和平舉措,一國是可以傳達出自身善意的。
事實上,這也正是中國一以貫之的外交努力。中方一再強調(diào),中國堅定走和平發(fā)展道路,與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提出全球治理倡議,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向全世界釋放出了世界和平與正義的決心,中國對全球發(fā)展和安全的誠意善意是完全透明、有目共睹的。
將時間線拉長,中國也一直是世界和平的中堅力量,絕無全球擴張的地緣野心,這也正是康燦雄教授等在文中細致梳理所得出的結(jié)論。可以說,中國長期以來和平發(fā)展所遵循的邏輯,不同于某些從殖民時代走來的大國信奉的叢林法則,更有異于美國部分人士所謂“國強必霸論”的迷思。貿(mào)然地將中國的發(fā)展?jié)摿Φ韧谒^的“戰(zhàn)略野心”,以及將中國維護自身核心利益的舉措臆斷為“脅迫外交”,都是對于中國戰(zhàn)略意圖認知的重大錯誤,對中美關系發(fā)展和全球秩序穩(wěn)定都將會是巨大的風險來源。
該文沒有述及、但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的問題是,為什么在中國的善意如此清晰透明的情況下,美國在當下仍然堅守冷戰(zhàn)思維,大搞競爭對抗?其政治體制失靈、社會矛盾溢出,全球力量轉(zhuǎn)移等等因素或許都是答案的一部分。但真正重要的是,美國必須重塑其對華政策理念,正確解讀中國在中美關系和全球合作上的友善意圖,有效避免固有錯誤認知的扭曲干擾,在處理中美關系上更理性、更靠譜,扮演更為積極的角色。這才是對本國、對全球更負責任的做法,也是美國真正的戰(zhàn)略利益之所在。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朱晨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