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盛夏,貴州省天柱縣廣袤的田野上瓜果飄香,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從社學街道紅衛村金燦燦的南瓜基地,到邦洞街道賴洞晶瑩剔透的葡萄園,再到藍田鎮楞寨誘人的蜜桃林,全縣數萬畝特色果蔬集中成熟,農戶們忙碌采收,訂單貨車穿梭不停,網絡主播現場吆喝,共同繪就了一幅產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畫卷。
訂單托底,農戶吃下“定心丸”
農戶在天柱縣社學街道紅衛村采收南瓜。 金可文 攝
在社學街道紅衛村的300余畝南瓜種植基地里,一個個黃澄澄、圓滾滾的南瓜鋪滿田間,村民們正熟練地采摘、搬運、裝車。
“今年南瓜長勢好,畝產預計能有5000斤左右,總收入有望突破80萬元!”種植戶謝尚燏輕撫著一個十余斤重的南瓜,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這位曾經闖蕩沿海和貴陽的“新農人”,如今扎根家鄉沃土,選擇了“金冠密本”南瓜進行首次大規模種植。談及銷路,他底氣十足:“我們這是訂單種植,有保底收購價托底,產品直供廣東、浙江、貴陽等地。摘下來就直接裝車發走,根本不愁賣!”
訂單農業模式有效規避了市場風險,確保了農戶收益的穩定,成為了天柱縣發展特色農業的堅實底座。
產業的蓬勃發展也有效帶動了當地村民就業增收。謝尚燏介紹,從移栽、管護到采摘,基地每個環節都需要大量人力,今年帶動了50人就近就業,預計今年支付給村民的工資將超過15萬元,真正實現了“家門口就業”。“今年我試種成功,明年發動廣大農戶種植,我負責技術指導和保底回收。”謝尚燏說。
直播賦能,“云端”助力銷路更寬
天柱縣網絡達人在邦洞街道賴洞葡萄園直播助農。 金可文 攝
“感謝縣自媒體協會組織在我基地開展直播助農活動,活動當天就有近百人來采摘,銷售就上萬斤?!痹摽h邦洞街道賴洞村葡萄基地負責人張美茂高興地說。
在傳統的訂單銷售模式基礎上,天柱縣積極擁抱數字經濟,利用“直播電商”這一新引擎,為農產品開拓了更廣闊的銷售渠道。
8月27日,天柱縣自媒體協會組織多名網絡達人,深入邦洞街道賴洞村的葡萄基地和藍田鎮楞寨村的蜜桃基地,開展直播助農活動。
主播們穿梭于藤架桃林之間,向全國網友生動展示瓜果的優良品質和采摘實況,吸引了大量線上觀眾,現場更是有近百名游客聞訊前來體驗采摘、購買,銷量大增。這種“訂單保底+直播助力”的創新模式,不僅進一步打通了銷路,更打響了“天柱瓜果”的品牌知名度。
一位剛完成采購的鄒老板對天柱瓜果贊不絕口:“天柱的果子施的是生態肥,味道純正,品質好,在市場上特別受歡迎!”他當天就訂購并拉走了2000斤桃子和1000斤“陽光玫瑰”葡萄。
由于銷路好,天柱特色產業多點開花,格局全面形成。紅衛村的南瓜產業是天柱縣特色瓜果發展的一個精彩縮影。2025年,全縣南瓜種植面積達7000畝,預計總產量達1萬余噸。此外,其他鄉鎮的特色產業同樣碩果累累:鳳城街道鳳園大壩的龍登權種植冬瓜170畝,預計畝產超20000斤,產值可觀;高釀鎮隆寨的楊芳池種植金秋梨37畝,畝產約2000斤;渡馬鎮龍盤村的陳守標幾人創立合作社,經營桃園200畝,畝產約3000斤;渡馬鎮巖門的桃李園規模達150畝,桃子、李子品質上乘,通過訂單遠銷廣西、云南、重慶等地。
近年來,天柱縣立足資源稟賦,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因地制宜鼓勵和引導農戶發展南瓜、冬瓜、精品水果等特色產業。通過訂單農業保障基本盤,借助直播電商拓展新市場,輔以農業科技支撐和聯農帶農機制,走出了一條產銷兩旺、效益提升的產業發展之路,今年以來,全縣累計種植各類精品水果6.3萬畝,產量5.23萬噸,累計產值3.17億元,讓豐收的喜悅真正轉化為農民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金可文|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