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9月12日電(記者 李夢涵)在全國首個科普月期間,又逢第四十一個教師節來臨之際,中國科技館、教育部宣傳教育中心聯合主辦的2025年"流動科學課"第三站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成功舉行。此次活動以"點亮青少年科學夢?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為主題,聚焦科普服務公平普惠,促進民族團結進步,通過將優質科普資源輸送到西部邊疆,助力當地公眾科學素養提升。
本次活動在克州首個西部計劃志愿者包校支教的試點學校謝依特小學拉開帷幕,聚焦"生態與地質"主題,創新融合"流動科學課""流動科學秀"和"流動科普展"等形式,有效發揮了科普大篷車精準服務、直達基層的作用。同時,新疆科技館的輔導員為學生們帶來了精彩紛呈的科學實驗秀,四足機器人、機甲大師等互動展品精彩亮相,具有當地特色科普項目同步展出。學生們通過觸摸礦石標本、操作模擬地質運動的實驗模型、觀察顯微鏡里的微生物等,親身感受科學的魅力。
活動期間,中國地質大學的專家團隊深入克州鄉鎮中小學,圍繞《神奇的微生物》《地球寶庫:從礦產資源到人類文明》等內容進行授課。專家們以生態環境為切入點,通過鮮活的案例,引導學生探索地球奧秘,樹立生態保護意識。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為當地青少年提供了科學實踐的寶貴機會,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還為邊疆科學教育注入新活力。
未來,"流動科學課"系列活動將繼續面向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及經濟欠發達地區開展科學教育服務,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助力鄉村地區科學教育發展與科學素質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