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社會科學普及周”于9月12日至16日在京舉辦。本次活動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北京市科協、北京市社科聯、北京市社科規劃辦、北京市西城區委區政府聯合主辦,在北京大觀園設置主會場,多個社科普及基地設置分會場,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開展。
12日上午,“2025·北京社會科學普及周”啟動儀式在大觀園主會場舉行,并在線上同步直播。北京市社科聯主席牛青山宣布開幕;北京市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市社科規劃辦主任翟德罡在啟動儀式上講話;北京市社科聯、市社科規劃辦二級巡視員傅彥澤主持啟動儀式。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協、北京市西城區社科聯以及津冀社科聯有關領導出席。伴隨智能人形機器人表演,本屆社科普及周正式啟幕。
在為期五天的活動中,主會場將舉辦“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歷屆特等獎成果集粹展覽”“首都高校專家委員社科普及角”等六大主題展覽;聯手北京保險學會、北京市學習科學學會、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等組織開展社科公益咨詢;組織中國剪紙、風箏制作技藝、北京絨鳥(絨花)制作技藝、京繡等非遺展示與體驗;舉辦“觀園尋夢——紅樓主題穿越活動”“品閱時間 今聲以達”現場贈書等主題活動;邀請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獲獎專家以及楊利慧、呂舟、酈波等學者舉辦知名專家學者專題講座。同時與多個社科普及基地和社會組織設立的分會場聯動,共同為市民群眾搭建起一個學習社科知識、參與社科活動的多元活動場地。
此外,本次社科普及周線上活動同樣精彩。活動在新媒體矩陣上開設了網絡服務專題,設置“社科專家”每日談、“探尋北京”五日行、精品展播、西城專題、“書香京城 社科薦書”六大線上專題板塊,內容涵蓋文化思想、AI賦能社科發展、非遺傳承、京津冀協同發展等主題,以生動活潑的活動形式,呈現多元豐富的社科知識內容,力求為廣大市民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社科服務,讓觀眾沉浸式體驗社會科學的魅力。以社科視角解讀社會邏輯,提供價值引領,為發展凝聚人文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北京市首個全國科普月的重要活動,本屆社科普及周創新融合了科學技術普及和社會科學普及。以“京韻流轉,科技傳情”為主題,6臺機器人和機器狗在啟動儀式上驚艷亮相,與二胡演奏藝術家對北京的市井風情的傳統演繹相結合,展現人文與科技融合共生,為本屆社科普及周增添了一抹亮麗的科技色彩。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為公眾提供兼具科技影響和人文溫度的科普體驗。(圖片由北京市西城區委提供使用)
以上內容為推廣信息,所涉及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消費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