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9月12日電 在9月12日由知識產權出版社、中國日報社經濟頻道主辦,中國日報社企業傳播中心、中國日報社新媒體中心、中國對外政務信息服務平臺承辦的最新一期“與中國共成長”CEO圓桌對話會中,多位專家學者與企業高管表示,中國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將有助于培育新質生產力,并為跨國公司在中國發展創造巨大商機。
與會嘉賓認為,知識產權保護在推動技術創新方面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并呼吁進一步加強全球知識產權合作。
財政部前副部長朱光耀表示:“近年來,在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下,我們聚焦創新,將知識產權保護與創新緊密結合。”他將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形容為“對創新的保障”。
朱光耀指出,中國已經出臺了《專利法》《著作權法》,還有非常嚴格的懲罰監管規定,并確保這些法律能夠得到嚴格執行,中國還發布了關于數據和隱私保護的嚴格法規,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這些創新的措施,將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緊密聯系起來,使國內企業家和全球投資者對在中國的投資充滿信心,”他說。
他表示,中國始終強調對內外資企業的知識產權一視同仁、同等保護,他相信這一做法將會持續推動中國的可持續發展。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表示,中國不斷提高研發的力度,擁有龐大的理工科高校畢業生,在專利申請強度方面正迅速追趕發達經濟體。劉俏指出,中國知識產權的全球競爭力仍有提升的空間。他強調,應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吸引并培養頂尖人才,并推動創新技術的產業化應用。
近年來,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達501萬件,同比增長13.2% 。中國已與8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知識產權合作關系。今年上半年,國外申請人在我國提交商標注冊申請9.4萬件,同比增長7.4%。
安斯泰來中國區總裁趙萍表示,跨國公司在中國有巨大的投資機會,并從中國不斷擴大的市場中受益。“我們正在中國投資,并將繼續加大在華投資。更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和營商環境不僅增強了我們的信心,也增強了其他跨國公司的信心,”她說。
羅克韋爾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總裁石安認為,中國對內外資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一視同仁,尤其是在執法和政策落實方面。他表示:“中國不再只是世界的基礎制造工廠,它正在成為全球創新中心,中國的知識產權和標準也越來越多地走向世界。”
賽德思集團董事長王雷說:“中國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不僅正逐步達到世界一流水平,而且非常具有創新性。在我看來,這對于保護企業和創新非常重要。” 他還表示,公司正在加大對中國的投資,特別是在生物技術和創新技術等領域。
全球化智庫副總裁大衛·布萊爾博士認為,美國在很大程度上走向壟斷經濟,幾乎每個行業中企業的集中度都在顯著增加,而這在某種程度上是通過專利制度實現的。“因此,我希望中國不要讓這種情況發生。知識產權固然重要,但同樣重要的是,要確保知識產權不會扼殺競爭性經濟。”
“與中國共成長”CEO圓桌對話會是中國日報社旗艦活動之一,于2022年創辦,邀請知名企業高管和經濟學家用中英文雙語表達,積極展望中國經濟前景,為跨國公司高管和中外意見領袖搭建了理性、開放、務實的對話平臺,推動其就中國經濟和商業趨勢交換思想和探索新機。
該活動往期重磅中外嘉賓包括時任瑞典北歐斯安銀行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凌萬儒(Peter Ling-Vannerus),世界銀行中國局代理首席經濟學家喬伊布(Ibrahim Chowdhury),中國英國商會名譽主席李安(Julian MacCormac),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薩法爾·帕爾韋茲(Safdar Parvez),中國歐盟商會全國副主席及上海分會董事會主席代開樂(Carlo D’Andrea),Coach中國區總裁李麗安(Liliana Lucioni),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對外經貿大學校長趙忠秀,法國威立雅集團中國區高級副總裁、董事總經理黃曉軍,德意志銀行中國首席運營官歐雷(Ole Gerdau),英國航空發動機制造商羅爾斯羅伊斯大中華區總裁王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