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是第八個“世界特應性皮炎日”。為積極響應《“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號召,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聯合賽諾菲在京舉辦特應性皮炎科普沙龍暨《特應性皮炎365問》分享會,旨在通過權威專家科普、患者及家屬分享,向公眾普及特應性皮炎的科學知識和診療理念,提升社會對特應性皮炎的關注,共同促進皮膚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特應性皮炎(AD)在我國的患病率不斷上升,全國范圍已有約7000萬特應性皮炎患者,涉及各年齡段。特應性皮炎是一種以皮膚瘙癢、干燥、皮損為主要表現的慢性炎癥性疾病,也被稱為皮膚科“一號疾病”。因其反復發作、難以根治且易合并多種共病,患者常承受軀體和精神雙重壓力,其家庭也面臨沉重負擔。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副秘書長郭陽表示:“皮膚健康不僅關乎個人身心狀態和生活質量,也牽動著千萬家庭和整個社會的幸福感,是‘健康中國’不可忽視的一環。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一直致力于改善人的生存和發展境況,保護人的生命與健康。我們很榮幸支持《特應性皮炎365問》科普推廣,幫助更多人科學地認識特應性皮炎,提升全民皮膚健康水平。我們也期待聯合更多醫療機構、愛心企業及社會各界力量,不斷提升全民健康素養,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崔勇教授指出:“近些年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醫學界對特應性皮炎的認識逐步深入,新型治療方式不斷涌現,我們有信心通過科學規范的治理和長期管理,幫助患者重拾健康——這是醫患共同的目標。中華醫學會皮膚病性病學分會自2024年發起了‘皮膚健康三年行動’,科學普及就作為其中重要的工作板塊,尤其是《特應性皮炎365問》凝聚百余位皮科專家的智慧,涵蓋了認知、診斷、管理等各個方面患者關心的問題,體現了醫學的人文關懷。希望藉此書,在醫患之間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梁,助力提升特應性皮炎防控水平,共筑皮膚健康屏障。”
賽諾菲特藥中國區總經理紀嫻表示:“近年來,特應性皮炎等免疫相關疾病在我國的發病率逐年攀升,給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負擔。賽諾菲始終以患者為中心,持續構筑免疫領域強勁管線,加快引入突破性創新療法并不斷拓展適應癥,為醫患帶來更多治療選擇。同時,我們攜手各方,積極開展健康科普等公益行動,提升公眾疾病認知,推動科學健康理念的普及。未來,賽諾菲將繼續以多元創新的形式推動健康科普,為中國患者煥發生命光彩而不懈努力。”
“孩子濕疹很正常”、“長大了就會好”——面對孩子反復皮損、出疹和持續瘙癢,不少家長會有這樣的誤區。事實上,特應性皮炎并非可自愈的普通濕疹,需要科學治療、長期管理。“我從小起疹子,一直被當作濕疹治療,直到13歲才被確診為特應性皮炎,”活動現場,一位患者分享道,“盡管間斷地控制住了癥狀,但18歲后病情復發且加劇,全身暴發了嚴重的皮損。”
崔勇教授介紹,“濕疹”并非精確的醫學診斷,而是對一類皮膚表現的形態學描述。隨著臨床研究的深入,醫學界已明確特應性皮炎屬于2型炎癥性疾病,除了皮膚癥狀,很多患者還伴發過敏性鼻炎、哮喘等2型炎癥相關共病。IL-4(白介素4)和IL-13(白介素13)是2型炎癥的關鍵和核心驅動因子,也是誘發炎癥反應的重要"開關"。通過精準靶向作用于2型炎癥的核心驅動因子,不僅有利于特應性皮炎的治療,也有利于共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