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地處黔渝邊沿結合部,總面積2777平方公里,屬中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5.6℃,森林覆蓋率達 62.44% ,宛如一顆鑲嵌在山水之間的綠色明珠。
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賦予了務川豐富的自然資源,也孕育出了眾多獨具特色、品質上乘的農特產品。近年來,務川農特產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農特產品從傳統特產冰糖大蒜、地牯牛、野生百合粉“老三樣”,到蜂蜜水、黃精豆干、羊肉粉、老鷹茶、辣椒、手撕兔……“新N樣”的百花齊放,一款款“土特產”成搶手“香餑餑”。
“兩水”出深山。“黔地無閑草,夜郎多靈藥”,務川中藥材資源品種繁多,占全省種類總數的50%以上。源自國家級麻陽河黑葉猴自然保護區的流動蜂群,吸取百花精華,成就了務川蜂蜜水的醇厚基底。蜂蜜水甄選當季頭道蜜,冷泡鎖鮮保留活性營養,0添加還原自然甜潤,入口草木清香、解渴養身,讓“山林甘露”觸手可及。
務川金銀花水出身“小西藏”-石朝鄉2.5萬畝金銀花田,夏采花蕾、冬收葉片,雙季精華、入口甘潤,清熱解暑,是山林饋贈的“天然涼茶”。來自高原生態的這份清爽,讓黔北山水的溫柔,伴你清涼一夏。
“兩干”源古法。務川牛肉干,選用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務川牛肉,林間散養賦予肉質緊實細嫩。傳承仡佬族古法鹵制,搭配現代鎖鮮工藝。每一絲都嚼勁十足,五香俱全,承載民族飲食智慧,彌漫務川煙火氣。
務川黃精豆干,挖采務川香榧林下套種的黃精,搭配本地優質大豆,古法鹵制再經烘烤,外韌內嫩,咸香回甘。既是解饞小食,也是養生佳品。承載“林藥共生” 的生態智慧,每一口都是務川山水的饋贈。
“兩茶”續文脈。務川種茶歷史悠久,茶文化文脈不斷。“黔中,生思州,播州,費州,夷州往往得之,其甚佳”,這是唐代詩人、茶圣陸羽在《茶經》為務川茶葉打卡。“酒闌傳碗舞紅裳,都濡春味長”,北宋大詩人黃庭堅對務川茶由衷盛贊。從黃庭堅筆下的“研膏人焙香”,到如今沿用的傳統工藝,歷久彌新,初心不改。務川老鷹紅茶,來源并非茶樹,采自云霧滋養的毛豹皮樟嫩葉。沿襲仡佬族古法揉捻,炭火慢烘鎖住醇厚底蘊。茶湯橙紅透亮,入口甘潤回甘,喉間留韻悠長。晨起煮茶暖身,午后品茗解乏,茶香縈繞,盡顯黔北紅茶的獨特魅力。
務川綠茶,產自當地生態茶園,選當季鮮嫩茶芽精制而成。沿襲仡佬族傳統制茶工藝,殺青、揉捻盡顯匠心,保留茶葉本真清香。茶湯嫩綠透亮,茶香清新沁脾,入口甘醇,是懂茶人鐘愛的生態好茶。
“兩粉”蘊鄉味。務川預制羊肉粉,選用務川地理標志白山羊,搭配本地鮮米粉,復刻仡佬族傳統羊肉粉精髓。羊湯慢熬8小時,鮮而不膻,米粉爽滑勁道。預制包裝鎖鮮,加熱即食,一口淪陷的鮮香,讓你隨時隨地享受仡佬族特色美味。
務川豐樂酸辣粉,以當季鮮紅薯精制,耐煮勁道。搭配本地鮮辣調料,酸香醇厚、辣韻十足。村集體經濟匠心打造,讓生態紅薯粉與地道酸辣味碰撞,解饞又安心。
走遍萬水千山,情牽天然務川--每一份出自這里的農特產品,都是務川自然風光、民族風情、仡佬文化的完美結晶,攜帶著大地的靈氣,承載著獨特的品質。
如今,務川正全力打造集中連片的特色農產品基地,為精深加工企業提供穩定的原料保障,推動農特產業全鏈條發展。全縣糧食播種面積達72.08 萬畝,產量 17.02 萬噸,種植辣椒等蔬菜20萬畝,金銀花、艾草等中藥材 12 萬畝,投產茶園 3.15 萬畝,生豬、肉羊、肉牛等生態畜牧業常年存欄50萬頭以上。中藥材、肉兔、生態魚、茶葉、香榧、食用菌等特色產業加速擴容。
務川農特產品品類豐富,注重品牌建設。茶葉、金銀花、特色食品等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229 家,貢米、香榧、松香寶石、黔北仡鄉山羊肉、黔夫人翠芽、務川雞蛋、務川牛肉、務川毛峰、燕龍山馬桑菌、涪洋生態魚、硯山手撕兔等名特優新農產品品牌逐步打響。
務川正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升產品品質和品牌影響力,讓務川的農特產品從深山走向全國。務川,正以開放的姿態,邀請世界共賞來自黔北深山的生態之味、人文之美。
(全媒體記者 劉榮鑫)